吕四港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2-11-14 A+   A- 举报

吕四港是古老的港口,早在900多年前高丽使者就赞誉吕四为“桃源”“仙乡”。古代的吕四不仅渔盐业发达,海运也有一定的规模。当时,吕四民间时兴置办船只从事海上运输。这种海船长十余丈,宽三余丈,桅杆粗得一人抱不过来,能航八面风,船上还有几十个船工。

据《通州志》记载:明嘉靖廿二年(1543年),有朝鲜船到吕四场,地方官把船上40多人拘留在通州南仓。巡抚大臣获悉后,下令通过驿站送他们回国。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琉球国(日本)有船到吕四场,巡检司把船上的人安置在吕四麻公祠住下。时令农历九月,东洋人瑟瑟发冷。吕四人为他们做衣服、鞋子,后送到通州。当时没有翻译,但他们中间有人识汉字,说他们的船在海上遇到大风,才在这里收风放洋。这说明在历史上,吕四港口已经很早接纳外国船只了。

今天的吕四港是以潮汐水道为基础,辐射沙洲为掩护的天然海港。大洋港正北五公里处,便是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的小庙泓。小庙泓水道全长42公里,一条10米深的等深线贯穿整个水道,具有微冲不淤、水深浪小的特点,10万吨级海轮可乘潮进出。冷家沙作为小庙泓的门户,沙质条件好,水深长期保持在25米以下,可建成多个30万吨位以上的泊位。离岸围出3公里左右对水道没有影响,可围垦土地100多平方公里。围垦后,可在港区建设一批10万吨级港池。民国初年,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提出,“吕四港者,将夹于扬子江北端处,应建立渔港也”,即有把吕四港建成东方大港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