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11-09 A+   A- 举报

不知是因了惆怅婉转的《雨巷》,还是那次难忘的杭州之行,巷,这个词就深深地住进了我的心里,如同满月居于夜空。

巷,长长窄窄的,不知不觉间,就将时光裁剪成丝丝缕缕的样子,绵密地缝进生活的锦缎。你从巷的那端走来,深黑色的倒影即刻令巷子丰满起来。

巷,悠悠闲闲的,恍恍惚惚间,家家户户的灯次第点亮,温暖铺叙开来,如同深蓝色的海水慢慢涨上堤岸。

记得杭州的小街道都称为巷,如皮市巷、米市巷、孩儿巷、乌龙巷……一个巷就是一个故事,它们无不诠释着杭州的前世今生。

读到《论语》中颜回的“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的时候,我就想颜子所谓的“陋巷”又该是怎样的去处呢。想来大约是一条坍圮、龌龊而狭小的弄,为灵气所钟而居了颜子的。我居住的小镇也有龌龊、狭小的弄,但都不能使我想象作陋巷。直至见到杭州那些巷的名称,才在想象中确定颜子所居的地方,大约就是这种巷里。光阴流转,颜子的陋巷早已远去,只留下青藤满墙,但是,每逢走过这种巷,我仍旧常常怀疑那斑驳的墙壁里面,也许隐居着今世的颜子。

巷,在北京也称胡同。这名称是我们家乡所没有的。北京人讲究走路。走大街,干净倒是干净,就是乱,搅和得你不得安生。穿胡同,鞋子容易吃土,但似乎更安全,你不愿意见的人或事儿,多绕一下也就“躲过去”了。

巷,大凡都氤氲着俗世生活的暖香。如北京,柴棒胡同、米市胡同、油坊胡同、盐店胡同、酱坊胡同、醋章胡同和荼儿胡同,开门七件事尽显其中,走在这类名字的胡同里,人觉得格外温暖和踏实。

而去过成都的人,则无一不念念不忘宽窄巷子的模样。所有建筑一律采用青砖黛瓦,走在被游客踩得光滑发亮的青石板路上,丝丝老成都味儿便不得控制地油然生发起来。阳光打在青石板面反射在人脸上,刺得人双眼发花,仿佛身处在另一个时代。那些弯弯的拱形牌坊上,依稀辨得前人留下的字迹。一丝清风拂来,整个人便觉微醺。

也有些巷从唐宋一直走到了现在。名字通俗,却点染得繁花似锦。这条叫幸福巷,那条叫状元巷……任凭光阴的利剑滑过,照样落得个现世安稳。

巷,是一棵树。一棵枝虬花硕的大树。树下有冷寂的青石板,爬行的小虫子,也有林立的店铺,怡然的市民。全都是五味杂陈的故事。叶间的每一滴雨露,灌溉着古老而细碎的故事。树下的每一寸土地,生长着清新而真实的故事。

在这样的“树”下行走,我一点儿也不感到寂寞。

巷边的绿树吐着清香,窗台上的花争艳吐蕊,空气里也飘着香味。石板缝隙中嵌着柔软的小草,踩上去似乎行走在古典诗词悠远绵长的意境里。

巷口,人影绰绰。大人小孩,男的女的,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脸上一律挂着家常的微笑。满足,淡然,平和。

临街的店铺小小巧巧,素朴而绵密。灯影摇曳,流淌出舒缓明快的音乐。各式摊点依次摆开,馄饨、小笼、藕粉、酥油饼、片儿川、定胜糕,应有尽有。纷乱交叠的香味扑鼻而来,谗得人直流口水。

高跟鞋,平底鞋、轻轻敲打着石板,错落有致,有如一支唱响的歌谣。循着声音,伴着每个窗口透出来的暖意,似乎可以找到内心深处需索的光亮。

这样的小巷是否令时光足够的美?是否令你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幸福或者安宁?

是的,不念则已,一念情生。如此小巷,即便遇不到丁香一样的姑娘,我也乐意做一片轻巧的云,静静地悬挂在巷子的天空。     ◇黄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