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铜钱”刮舒坦
时间:2012-07-09 A+   A- 举报

刮痧是一种传统自然疗法,它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铜钱、纽扣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功效。据载,从明朝起,刮痧就成了启东民间常用的治疗方法,因为方法简单,疗效显著,以至于刮痧技术流传至今。

7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海复镇安东村,寻找倪菊芳阿姨。“就是那个会刮痧的倪阿姨啊!”看来倪阿姨的名气颇大,记者很快在村民的指点下找到了她家。

今年60岁的倪菊芳很爱笑,谈及她引以为豪的刮痧技术,更是笑容满面。“40多年前我就学会了刮痧。”倪阿姨乐呵呵地说,她娘家在海复镇均里村,母亲当时因为擅长刮痧而在村里小有名气。

“小时候,经常看母亲帮家里人或邻里刮痧。”耳濡目染让小小年纪的倪菊芳对刮痧手法知道了个大概。有一天,姊妹俩在家时,姐姐突然全身不舒服,四肢无力,饭也吃不下。“我给你刮痧吧!”母亲不在家,18岁的倪菊芳拿出母亲的刮痧工具,按照记忆中母亲给别人刮痧的方法给姐姐刮了一通痧,没想到一刮完,姐姐顿时感觉全身舒适、有力了。这让倪菊芳又惊又喜。亲自感受到刮痧疗法的神奇,之后她就正式跟随母亲学习刮痧。

“刮痧就是通过刮拭经络穴位,达到舒筋理气、清热除湿的作用。”倪菊芳告诉记者,根据她的经验,刮痧对缓解头昏、呕吐、四肢无力、全身不舒服等症状很有效果。刮痧的工具很简单,一小碟食用油,再加一枚小铜钱或差不多大小的纽扣。刮痧时,用铜钱或纽扣略蘸些油,先在背脊骨两侧各刮出两道竖形的红痧,然而沿着背脊骨两旁各刮6道八字形红痧。“每蘸一次油,可以刮二三十下,每道红痧起码要刮60下左右。”刮完背部后,还需要在胸部按上面的方法再刮,位置在剑突穴向上第一根肋骨向下的胸口两边。如果有痧,刮出来的红印会很明显,厉害的还会呈紫红色。

26岁那年,倪菊芳嫁给了海复镇安东村的陈卫星。有一天丈夫头晕、恶心,倪菊芳说刮一下痧就舒服了。一开始,陈卫星不相信,倪菊芳“强行”给丈夫刮了一次痧,并让他喝杯白开水后睡觉。一觉醒来,陈卫星感觉浑身舒坦,恢复了力气。从此,他对妻子可信服了,每有个感冒头疼或是腰酸背疼,就依赖妻子给治,还自豪地在村里逢人就说刮痧的好。

渐渐地,左邻右舍都来找倪菊芳刮痧。倪菊芳也是来者不拒,为村民刮痧30多年,她也磨出了一手好技艺。

文化程度不高的倪菊芳从多年的实践中悟出,刮痧是一种物理疗法,依据的是中医原理,它不仅能治疗一些疾病,平时没事多刮刮,还能有保健作用。她从实践中掌握了一些身体穴位的基本常识,刮痧时所用的力度只需调整铜钱的角度即可掌控,村民们都说倪阿姨刮痧特舒服。

“这几年,来找我刮痧的人比起十多年前少了很多。”倪阿姨的口气中带着遗憾,但依然笑着说,现在的医疗事业很发达,医疗保障也完善,大家有个啥病痛的多选择去医院。“但刮痧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实践证明也确实有疗效。家里人还是信赖这个。”提及自己“家庭医生”的地位从未被动摇过,倪阿姨一脸的满足。

本报记者   包铃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