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话
时间:2012-06-27 A+   A- 举报

有些人认为沙地话老土、难听。其实沙地话不是“土”而是“古”。以“启海语言”为代表的沙地话,是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吴汉语,至今仍保存着一些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已经消失的古汉语特点和古音。譬如,启海话中“跪”不说跪,而叫做“跽”( jì)。《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秦王跽而请曰:……”又如在启海人中把“蚊子”称为“蠓子”。蠓(měng),昆虫纲,双翅目,叮咬人畜的一种小飞虫。虽然它和我们通常所说的蚊子有区别,但在科学、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把咬人的小飞虫说成蠓子也无可厚非。吴语中常把“问”,说成měng。“蚊”和“问”同音,把“蚊子”说成“蠓子”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外,沙地许多口语还有着古汉语的语韵,“挨夜快”、“缓缓较”里的“快”、“较”表示前边的词都是状语,却置于动词或形容词後,属状语後置的用法;而“像煞乎”、“趁势之”中的虚词“乎”、“之”的点缀,更令人读来回肠荡气,美不美自在不言中。

在日常生活中,沙地人喜欢把妻子称作“娘子”,称“不”为“弗”,称“找”为“寻”,称父母为“爷娘”,称未出嫁的年轻女子为“小娘”,将脸盆称作“面锣”,将学生交的学费称作“学钿”,将穿衣服称作“着衣裳”等等。又譬如“不”就是“拗”,不要吃就是“拗吃”,不要说就是“拗话”,不要开就是“拗开”。所有这些,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都带有“古色古香”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