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这个词拼写是否有误,反正平常我们都是这么称呼的。这汤与普通的羊肉汤有些不同,主要是原料的不同。羊脚骼汤,顾名思义,用的主要原料是羊脚骼。何谓羊脚骼呢?其实就是羊的小腿部分与羊的蹄子。
说到羊肉,不妨要提一提咱们启海地区的本地山羊。本地山羊是产于我省长江三角洲地带的肉、皮、毛兼用型山羊地方品种。据说早在唐代,句容一带移民迁居长江入海处崇明岛从事耕种养殖,随同带入原籍白山羊在岛上饲养、繁殖。后来白山羊饲养范围逐渐扩展,遍布长江三角洲一带。因为长江三角洲一带气候温和,水草丰茂,加之本地有阉割公、母羊育肥的习惯,羊肉膻气小,肉质肥嫩鲜美。现在的该品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带的崇明、启东、海门、南通等地,因海门是中心产区,故而以“海门山羊”得名。
我们常常能吃到的是猪蹄子汤,羊脚骼汤却是很难吃到。原因很简单,那东西稀少。一只山羊也就四条腿,生不出第五条腿来,一盆丰盛的羊脚骼汤,起码也要三四只羊脚骼。也就是说,一只山羊如果能烧出十来盆羊肉,羊脚骼汤却只能上一盆啦。
久隆镇有一家饭店看上去破败不堪,但烧的羊肉在当地很有名,甚至有很多汇龙小城里的食客也要慕名而来。特别是羊脚骼汤,那是名声在外,食客们想要美美地搓上一顿,还得预约。
羊脚骼汤的烹饪我估计和炖猪蹄子没啥大的区别,具体做法我不甚了解。但是,能把羊脚骼煮得酥而不烂,肥而不腻,汤汁奶白,鲜香四溢,恐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家饭店的羊脚骼汤,据说是祖传的手艺,有祖传的秘制配料及独家的烹饪方法。一个冬季,饭店要雇用专门的帮工为其宰羊,食客们会纷至沓来,吃了还要带点回去。有食客被美味惹得上瘾了,居然妄称人家在汤汁里边一定是加了罂粟壳之类的东西。
冬令进补,羊肉历来被认为是大补。羊肉性温而不燥,是秋冬季节驱寒进补的最佳食材,羊脚骼骨头里的骨髓,据说还是补钙的妙品。虽说早有专家告诉大家,不要迷信“骨髓补钙”,说什么胆固醇很高,但是美味当前,食客们就顾不了那些了。羊脚骼上的肉特别甘香,皮特别细嫩,那汤更是鲜美。在天寒地冻的夜晚,来上一碗滚烫的羊脚骼汤,喝之前撒上一些胡椒粉,再加一把香菜,一勺勺舀进嘴里,味蕾们立刻跳起了集体舞,那味道您自己想象去吧! ◇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