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主的好地方
时间:2011-12-28 A+   A- 举报

我总是会隔三差五的冒出当个老地主的腐朽念头。找一个风景秀美、物产丰足的所在,看书,写作,喝茶,聊天,晒晒太阳,过比现代化慢一拍、比后现代慢一拍半的日子。启东就是这样一个当老地主的好地方。

启东隶属南通,众所周知,南通和连云港共着同一条海岸线,也就是说,从我老家连云港踩着黄海的沙滩一路向南,就到了南通,再往前走,就是启东——黄海在此进入尾声。

很多年前我并不知晓我老家和启东存有这个“一线牵”的关系。在我的观念中,启东很远,远得不知在云里还是雾里,很飘渺,只有一份份启东中学的高考模拟试卷提醒着我,它一直存在在我生活的世界里。从高一到高三,页眉上印着“启东中学”字样的高考模拟试卷源源不断地来到我们的课桌上。老师们都说,做好这些卷子,高考就成了。好似启东中学的模拟试卷跟高考试卷是亲兄弟般。不过,那是16年前的事儿了,那时,启东中学的试卷摞起来能把我整个淹掉。

某年从上海坐长途客车去淮安,曾与启东擦肩而过,还未及反应,南通都已过去很远。这一回终于有机会亲临启东,不作惊鸿之瞥,于是乎我老地主的腐朽念头又沉渣泛起。

我天生容易对水边的城市产生好感。有水,站到人堆外张眼就能看到空阔的天地:泱泱大水,远远看去平坦如砥。这一刻,眼睛里塞的、脑袋里灌的,满满当当、杂七杂八的东西,全倾倒进这一片大水中,恍然,人就舒坦了,精神“身轻如燕”。水,只能是水,在这个地价贵如金的年代,别指望城市边上还能有沃野平畴让你一泻千里地抒情。

启东缺什么都不会缺水:黄海从启东的东北角弯曲而下,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在城市的另一边,长江又源远而来。江海交汇,各种鱼蟹在这咸淡交流处繁衍。对老地主来说,这可是块宝地。海鲜已经够诱人,再加上江鲜,满满一桌子饱满性感的水产,怎能不令人口舌生津。反正我是心动了。看完海,游过江,碟碟碗碗的“虾兵蟹将”这么一摆:清蒸的、凉拌的、红烧的,这会儿,哪儿我都不愿去了,就想大快朵颐。

不过,你要是认为我老地主就只在乎口腹之欲那就错了。想做老地主,还得追求点文化层次。启东也是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儿。早在1985年,启东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版画院。版画艺术成为启东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大批成熟的版画艺术家在这里生长和创作。启东也因此被称作“版画之乡”。再说启东中学,她也是培养了千千万万的文化人儿呵。站在远离海滩的野地里,无需多言,就能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沧桑感。这就是历史,就是文化。

在此,我还想单独提出吕四渔港,无关美食,只关风情。一个地方好不好,漂亮很重要,富足也很重要,但风情更重要,缺了风情,便失了神采、失了灵魂。老地主介意这个。吕四渔港在老地主看来,就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妇人。到渔港的那一天风很大,天灰暗,雨丝若有若无,满是诗情。泊在港里的渔船一串串排过去,有列宾油画的效果。空气里有丝丝海腥味,地面隐隐闪着鱼鳞细碎的光。远处的浪像马群一样奔跑过来,水起风生,有人和船在浪里穿过。天,地,人,三者合一,你会在此时忽然理解这个偌大的世界。

这就是启东,如此之接地气。我想我哪一天真在此当了老地主,一定搬个小马扎和渔民兄弟坐在港口,观海潮、吃生鲜、赏版画,该觉得多心安美满呵。   ◇徐则臣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文学》杂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