鳑鲏郎汤
时间:2011-12-24 A+   A- 举报

有一年的母亲节,启东宾馆推出“妈妈菜”乡土美食节。列出的菜单名目众多,有螃蜞茄子、肉酿茄子、茄丝煎饼、糟黄花郎、黄蚬肉煎蛋饼、河蚌豆腐煲、蚝皇田螺、腐页肉包子、土豆籽烧咸鱼、老黄瓜烧豆腐、活灵干盐齑烧大肠、面疙瘩烧鲫鱼、香菇回锅肉、香芋三黄鸡、八宝辣酱、咸豆花生、鲜肉蒸仔鸡、咸肉炖黄豆、山药段烧肉……一遍遍打量这菜单,当年农家土菜的醇厚味道,连同清苦而快乐的童年生活一齐鲜活起来,令我回味无穷。而我最鲜亮的回忆,就是那儿时的鳑鲏鲜汤。

印象中,家门前的明沟清浅得很,但鱼虾不少。蹲在水桥板上洗碗,一群小鱼就游了过来,争着吃些残羹剩菜。这些小鱼以麦格郎(学名麦穗鱼)、鳑鲏郎居多,它们一点也不惧人,伸一根手指头到水里,它们就来啄,小嘴噌来噌去,痒痒的。我笑哈哈地想:它们比我还馋嘴呢。

沟边一处浅滩中,半寸长的小鱼游来游去。掰一根芦苇,一端插一爿蚌壳,轻轻往水里一抄,就有几尾小鱼在里面。小伙伴们总要较量一下,谁抄的鱼最多。不过一旦胜负已定,我们便将那些小鱼重新放归水里,任它快乐的游到东游到西。

真要吃麦格郎、鳑鲏郎,很简单——罾鱼。拿一只脸盆系上根绳,再覆上一张油纸,上面剪开拳头大小的口子,放一块玉米饭团里面,灌满水后扔进沟里,绳的一端系在桥桩上。小鱼们不识我们的把戏,只管钻进去享受美食,过一个时辰去拉绳子,盆里满满的麦格郎、鳑鲏郎,活蹦乱跳,偶而还有鲫鱼、小虾之类。又或者,再简单点,竹篮上系一根绳,什么诱饵也不放,扔进水里,过会儿拉出水面,里面也有不少小鱼呢。

孩子们只喜欢罾鱼,洗鱼、煮鱼的活儿就由大人干啦。大人们放工回家,将水桶里的鱼儿倒出,头一掐,鱼肚一挤,丢进竹篮,随手抓几块石子丢到里面,在泯沟里用力颠几下去鳞。大人清洗小鱼时,小孩已经在灶炉里生火了。油锅沸腾时,哧溜一声,竹篮里的小鱼全拍落锅中,一会儿工夫,热腾腾的鱼汤就端上饭桌了。

麦格郎、鳑鲏郎煮汤时,可以放一些山药片之类,再飘上几朵葱花。这样煮出来的鱼汤看起来嫩白,闻起来清香,尝起来鲜美,确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夹一条鳑鲏郎入口,舌尖轻轻一搅,嘴巴微微一抿,那细嫩的鱼肉就直接在口中融化,还未来得及嚼上一口,就已悄然滑落肚中。再夹一条入口,哈哈,依然如故,你似乎永远也细品不到鳑鲏郎的味道。

当然,鳑鲏郎也可以面糊了油炸,现在的小饭馆常见这样的菜肴,虽然也很香嫩松脆,但我总觉不及煮汤来得本色可口。

据说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曾与“烟波钓徒”张志和品尝过五六寸长的鳑鲏郎,现代作家高晓声也曾在太湖畔品尝过半斤多的鳑鲏郎。能尝到这样庞然大物般的鳑鲏郎,他们真的是好口福。至于他们的烹制方式,我已无从考证,私下地还是希望他们煮汤吃,这才是无上的美味。

史料载,鳑鲏郎也是一味中药材。《滇南本草》:“煮食令人下元有益。添精补髓,补三焦之火。”《食物本草》:“益脾胃。”《医林纂要》:“善发疮,可用以起痘毒。”现代医学发达了,鳑鲏郎的药效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美味还是应该长留人间的。

“八鳗九蟹十鳑鲏”。十月是鳑鲏郎最肥美的时节,但今年十月间去乡下钓鱼,麦格郎钓了好几条,而鳑鲏郎却始终未见。

不知何时能再尝鳑鲏鲜汤了。       ◇沈衍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