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阳老街建于1915年至1921年间,位于汇龙镇北6公里,紧靠头兴港两侧。街道东西走向,长约350米。1928年,永阳村老街一跃成为汇龙镇以北的商业中心,街上商铺林立,热闹非凡。经过近10年的衰落后,至1950年,永阳恢复了商业市场,站在新起点上的老街非但没有被时代的浪潮湮没,而是努力前行,光彩依旧。
10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汇龙镇永阳村,试图去寻找永阳老街。走在宽阔笔直的马路上,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映入眼帘的是一家家超市、药店、水果店、五金店、早餐店、理发店,一家紧挨着一家,处处透露着繁华的景象,哪有丝毫的老街痕迹?“时代在发展,老街同样在进步。”老街居民卫占才一语破的。
卫占才今年79岁,在街上经营着一家小百货店,他的店铺位于路的北侧,对面就有一家药店。卫占才告诉记者,听老辈人说,永阳村位于原永昌沙、杨家沙交界之地。1915年至1924年建镇后,本地名医范占侯为集镇题名,取永昌、杨沙两地中的第一字,杨阳谐音,取名永阳村,寓意永久向阳之意。
“眼前所看到的不是真正的老街,其实只能算是老街的背面。当初的商铺都是面对面,街道相对狭窄,人一多就显得十分拥挤。考虑到今后的发展问题,20年前,老街居民纷纷把店铺迁移出去。”据卫占才老人介绍,1935年的时候,是老街的繁荣时期,街上商铺林立,有油榨坊、染坊、药店、客栈等,一走出门看到的都是人群。日子鬼子一来,老街便败落下来,经过近10年的休整,到了1950年,老街再一次兴旺起来,先后进驻了农机厂、信用社、邮电所、棉纺厂等。
在老人的带领下,记者穿过小百货店,打开后门看到几间废弃的房屋和一些老年民居。沿着卫占才老人的店铺往西走大约80米,有一条南北走向的中心水泥路,路的北侧有一排废弃的房屋,屋前依旧还挂着一块启东市永阳农机厂的招牌。在岁月的洗礼下,尽管招牌斑驳,但依然向我们展示出当年的辉煌。对于农机厂,卫占才老人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农机厂建成到衰败,老人把大把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了那里。
1964年,老街上成立了永阳农机厂,刚开始的时候,连间像样的房屋都没有,临时租用了几间使用。那时候,街上像卫占才这样的人都听从党的号召来到农机厂。农机厂在白手起家后的没几年,就建成了70多间厂房。农机厂内有剪裁、打白铁、箍锅盖、修水桶等等,从早忙到晚,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卫占才老人有着一手剪裁的好手艺,是剪裁组组长,老人的老伴是缝纫工,夫妻俩夫唱妇随34年。一直到1998年底,农机厂改制后,老人自此在街上经营起一家小百货店。
沿着中心路继续向西走,见有两间无人居住的房屋,屋前的草长得都有半米高。“可别小瞧这两间屋,这里原先是胡大生药店,主要经营中药。胡大生在老街上是一位很有名望的好人,他乐善好施,经常接济穷人。”卫占才说,那时候经常会有一些衣衫褴褛的穷人,得病后来到胡大生药店,他都会亲自拿着几包草药塞给病人,那些得到救济的人都称他好人。到了1955年,胡大生药店从私营转为国营企业。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药店关门歇业。
走到尽头处,卫占才老人指着北侧一处草地说,这里原先有一间教堂,建于1935年前后。听说街上富商之一的谢同仁死后,他的遗孀重新找了个丈夫,名叫戴家汉,霸占了谢的全部遗产后,利用谢的一座四合院创办了教堂,吸收教徒。没过几年,戴家汉由于吸食鸦片散尽家财,教堂逐渐衰落。从此,教堂成了孩子们的玩耍天地,孩子们经常在那玩游戏。后被夷为平地。
跟随着老人缓慢的脚步,感受到的是沉寂与繁华的鲜明对比。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几年之后宁启铁路启东段全线通车后,铁路就在老街的南侧,到那个时候,老街将会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本报记者 蔡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