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 winehouse死了。
所以更多人才会反反复复地听Amy。
看到MV里的她,一副很不羁的眼神,伸出的手臂上纹满了扭动的花纹,上扬的粗眼线,高耸的发型,还有她一贯的低胸吊带超短小礼服,有种无忧无虑的忧伤跟无畏的恐惧。她伸出的手有期盼,又好像知道什么也抓不住。传闻中的她不仅在音乐上独立特行,本身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大众的饭后谈资。她著名的蜂窝发型不仅成了她的个人标志,也使她成了众多著名设计师的缪斯女神。从2007年开始,Amy受吸毒、酗酒及自残行为的困扰的新闻频频见于报端。虽然如此,还是让众人无法忘记她是第一个获得五项格莱美大奖的英国歌手。
尽管她的亲友仍然没有公布她的具体死因,但几乎所有人都断定她死于烟酒品。英国媒体与小报似乎一直关注她的粗鲁行为与严重酗酒,但歌迷却都更青睐于她那粗糙的魅力、唐突的幽默感以及独特的灵魂、爵士歌喉。
Z说早就知道她活不长久,因为就连疼爱Amy的父亲都为她准备好了悼文,她会在演唱会前连喝六小时的酒,以致在台上口齿含糊不清。但想着至少她得出完第二张专辑,可是她没有。我说我不喜欢Amy的外型,爱以貌取人,可终究还是被她慵懒如雾气般的歌唱所吸引,她有让灵魂从嘴里飞出来的本领。
看她的演唱会,无论是爵士的飘渺或是激烈的跳动,她始终是轻轻摇着柔软的腰肢,披着浓密的蜂窝发型,时不时还会抓一抓或是轻扯一下,似乎高耸的发型里藏着她的宝贝。她身边有三个黑人伴唱,训练有素整齐划一的动作衬得Amy更加的颓废而媚惑。她总是显得漫不经心,漫不经心地穿着高跟鞋,踩着细碎步在灯光下轻轻和着节奏,在她眼里那样闪耀的灯光,还有台下黑压压的听众都可有可无,她只是把灵魂用音乐完整地表达,用这种方式与世界交流。细想正是那种漫不经心才让人纠心和被吸引。闭上眼睛听她厚厚的嘴唇里迸发出磁性和魔力的声音,有黑人女歌手的沧桑与忠厚。想象她默默行走在自己的世界,一言不发的表情里包含着丰富的灵魂。《love is a loseing game》,《Back to the black》,一个高音很随性的飞上去,里面还包含着往下沉的意味,低音更是高调地下压着,似乎在寻找随时可以突破的缺口。简洁的歌词里有与年龄不相衬的锐利,这些词里藏着的人生态度,透着浓郁的自毁倾向。她的很多歌都不如平常的曲目一样有主旋律,这种不以常理出的牌,从头至尾都有让人期盼的心情。有时她甚至不与听众互动,连眼神的交汇都没有,但只要听见她的歌声,哪怕是换气时轻轻嘶哑的喘息都带着诱人的光芒。
有时想,Amy要是自爱就好了,要是不纹身清新怡人就好了,要是她积极向上就好了,再加上天籁的嗓音,多出几张唱片,多排巡回演出,让更多的人去喜爱去追随。再想如果她没有那样的环境与经历,就不会有发自灵魂的声音,那种锐利与颤动心灵的歌唱也不会深深地打动你。愈是让她吸引人的地方越能毁灭她,越能毁灭她的东西越能让她走红。其实不仅仅是歌手与歌迷,平常生活里的人与人也是如此,不完美的都会障眼法,让人只看到美好的美好,在人深陷其中的时候忽略那些不完美。太完美的东西会让人觉得少了些震撼跟感动,人需要全面的情绪来完整人生,我们都喜欢完美的东西,但那些不完美的身上所附着的一些诱惑比完美更加让人无法释怀。 ◇朱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