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港老街:铁血锄奸抗日伪
时间:2011-07-08 A+   A- 举报

川流港老街位于近海镇川流港村。据《启东文史》记载:川流港的由来是下海的渔民和经商的人们川流不息,故称之为“川流港”。老街长约350多米,东西走向。抗战前,老街从东市梢朱文明豆腐店到西市大桥间共有十几家商铺。1943年5月,日伪军进犯川流港后,商业渐趋凋敝。后在新四军、民兵组织以及老街民众的共同努力下,赶走了日伪军,川流港才又重新热闹起来。

1

今年75岁的王能球老人自小生活在这条川流港老街上。

在老人的带领下,记者沿着老街由西向东探访,见到了一块茅草地。“这里原来是吴士歧宅,1943年5月,日伪军侵占了老街,就在吴家宅筑起了碉堡,在街中间设立了伪乡公所,在老街西市黄协茂染坊建起了据点。”“鬼子来的那年我才7岁,什么都不懂,只知道来了好多扛着枪的陌生人,父亲把我整天关在家里,不让我在街上随便走动。”王能球的思绪回到了60多年前。

据《近海乡史》记载,1943年,日伪军占领老街后,对广大民众摊捐派款,敲诈勒索,还抢劫钱物,无恶不作,老百姓日夜不宁。鬼子们除了在老街周边进行大规模的清剿扫荡,还妄想掌握社会政权,成立了清乡队,建立保甲制,强迫百姓纳税交捐。

日伪军的压迫,并没有让老街人低头。1943年8月初,10多个民兵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来到老街及周边地区,将日伪军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立好的门户牌全部撬毁。“老街上的民众听说后纷纷拍手称赞,士气大长。”王能球说。

沿着老街西市梢折回,记者见到了几间无人居住的小破屋,王能球老人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朱小山”肉店,是当时街上最大的一爿肉店。鬼子们占领老街后,一直到朱小山肉店买肉,却不想付钱,遭到朱小山拒绝。朱小山对日伪军说:“谁买肉就应该谁出钱,不然我就不卖。”听了这话后,日伪军觉得脸上无光,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1944年5月13日清晨,我刚刚起床,就听到父亲从外面回来,赶紧把门关得严严实实。我看到父亲脸色苍白,浑身都在哆嗦。父亲结结巴巴地说,街上卖肉的朱小山刚被日本鬼子一枪打死了,就死在大街上!”王能球回忆,那天,老街上的好多商铺纷纷关门打烊。从那以后,街上逐渐萧条起来,每天鬼子们都会扛着枪在街上转悠,逮到了民兵后就将其游街示众。

2

据《近海乡史》记载:1944年,近海党支部积极发动老街民众,组织民兵展开锄奸斗争,使日伪军在据点以外无法扩展势力。“在我俚川流港老街上曾经惩处过两个汉奸,一个是伪保长龚志仁,还有一个是汉奸黄立本。”老街居民刘素芳老人回忆,那是1943年7月21日的早晨,龚志仁单独从七堤公司去川流港老街,被几个民兵杀死在老街的刘家场心里。

跟着刘素芳老人的脚步,记者来到了位于老街中间的一家理发店。这家店面积不大,里面的摆设看上去有些年代了,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正在理发。“这家理发店原来是陈国昌家,汉奸黄立本就被杀在这里。”刘素芳老人说,黄立本原来在实业大队当大队长,实业大队撤散后,随着日伪军龟缩在川流港据点里,经常随着日伪军下乡抢劫民财,敲诈勒索,横行霸道,民众们对他恨之入骨。1944年9月11日,民兵朱延章、龚才华等4人扮成老百姓进入川流港活动,发现黄立本窜入陈国昌家吸鸦片,趁着街上人多之际,民兵闯进陈国昌家,黄立本正在得意洋洋地吸着鸦片,民兵扑上去把他拖出门口。黄立本刚想喊救命,就被一枪击中了头部,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民兵们在老街居民的掩护下从三角街口向北撤走,安全地退出了川流港后,老街上变得静悄悄,各家各户都把门关得严严实实,都在家里暗暗庆祝。据王能球老人回忆,伪军们都是装腔作势,个个都很怕死。黄立本死后大约有半个小时,吴家宅据点的伪军才假装爬上碉堡,漫无目的地乱打一阵机枪后就缩进了据点内。

经过民众们的长期抗争,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了,川流港又重新热闹了起来。

本报记者   蔡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