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端阳,街头巷尾开始涌现出提着艾叶、拎着粽子、笑意盈盈的人们。插艾叶、悬菖蒲、赛龙舟、吃粽子……一个普通的日子由此变得清香四溢、温情弥漫。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据说,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艾叶味辛辣,能驱除毒虫,插艾叶有招百福之意。而菖蒲,叶片呈剑型,古代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引申为“蒲剑”,有避妖斩邪的寓意。“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那沁心润肺的味儿,就像是穿越了山野的风,令人神清气爽。
粽子是端午的必备,将新采的粽叶在水里焯一下,裹成有棱有角的粽子蒸煮时,一种混合着芦苇叶和糯米清香的气味便弥散开来,悠悠飘向远方。“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提到端午,谈到赛龙舟、吃粽子,自然会联系到二千多年前的屈原及那深入人心的一幕绝唱。今天,我们仍以这些久远的祭奠方式来纪念屈原,并不仅仅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想用现代的眼光来重新认识和发掘屈原文化、屈原精神。
关于端午的传说还有其它一些故事,但不论是哪个典故,不管是哪种沧桑的记忆,都在共同灿烂着中华民族文化历史蕴含,都在弘扬一种爱国主义精神。端午,一个极为平常的日子,因为被渲染一种悠远的文化氛围,因为浸润着浓郁的中国元素,使大家过得如此虔诚。
端午飘香,香的是门口放的那几株清新艾草,香的是温的几杯香醇黄酒,香的是苇叶包裹的粽子。 ◇张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