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隆老街:见证抗日烽火岁月
时间:2011-05-25 A+   A- 举报

久隆老街位于现在的王鲍镇政府北侧20米左右,长约1.5公里。5月19日,记者踏上了这条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街,青石与侧砖铺就的街面凹凸不平,街两边的破旧小屋大多已人去屋空,景象冷清。但据当地居民介绍,这条老街曾经盛极一时。

“小小久隆赛苏州,东有典当西有楼”,说起记忆中的老街,85岁的老街居民赵如玺神情骄傲。因为交通、经济发达,战争年代这里成了敌我两军的必争之地。“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街人民与广大爱国志士、热血青年一起,积极投身抗日洪流。”曾参与编写《久隆镇志》的顾鹤年说。

西市梢收服伪军徐宝富

站在老街西市梢,赵如玺指着街南如今已是繁华新镇区的地方告诉记者:“那里原来有个据点,敌人经常荷枪实弹站岗放哨,我们老百姓都不敢接近。1942年,只有15岁的我站在老街上,亲眼看见新四军陶勇只带了一名警卫员,深入据点的场景……”

“当时据点周围建了4只大碉堡,还加宽了四周宅沟,进进出出只有一条吊桥。围墙上有枪眼,外面还有铁丝网,壁垒森严,易守难攻。”顾鹤年回忆, 据点虽为日本鬼子所建,但里边驻扎的是伪军,领头的叫徐宝富。由于久隆镇是启海陆路交通的出入门户,因此据点的设立,使抗日军民活动受到限制。

1942年元旦,新四军一师三旅旅长陶勇率领七团一个营,在傍晚时分把据点包围起来。刚开始,徐宝富态度傲慢,不以为然。陶勇部队用掷弹筒向碉堡发射了2枚炮弹,火光四起,碉堡的东北角塌了下来,徐宝富这才服了软,答应投降,但提出要陶勇亲自去谈判。

在陶勇面陈利害后,徐宝富手下的300多人全部投降。“这些人原来大多是被国民党抓来的壮丁,家庭十分穷苦。陶勇发动强大的军事、政治攻势,极大地提高了这些人的觉悟。后来,他们中大部分参加了新四军,少数愿意回家的,还发给了路费和证明。”顾鹤年说。

收服徐宝富部队,成为苏中抗日战争的光辉战例,也成了老街人最荣光的记忆……

镇泰楼锄掉汉奸小施行

沿着老街由西往东,在一个巷子口,赵如玺驻足指着几间破旧的平房说:“别看这里现在并不起眼,当年,这里可是老街最繁华的地方——西镇泰楼。镇泰楼是1920年由发迹的许乃文所建,分东西镇泰楼,就像现在的茶楼,天天顾客盈门。当年,特工队长施行就被杀死在西镇泰楼上。”

1943年初夏,日伪采用特务手段搞“清乡”。老街上开肉铺的施行当上了特工队长,经常为虎作伥。对于这个败类,老街上的人暗地里都轻蔑地称他“小施行”。他从街上经过,老街百姓都要退避三舍。

除掉小施行,就是扫除抗日路上的一个障碍。1943年7月20日,小施行与一个日本鬼子出动时,被我东南行动队的龚志山击中脚背并活捉。但由于看守不严,小施行在押解途中侥幸逃脱。此后的2次捉拿行动也均由于小施行的狡猾而无果告终。

其后,县公安局专门布置东南行动队,由已经打入敌特的施礼成等人实施除奸行动。1944年春的一个傍晚,小施行从镇上的德胜楼赌钱回据点,经过镇泰楼门前,施礼成忙陪着笑跟他打招呼:“施队长,今朝我俚从乡下带来一点青蚕豆,请你吃老酒,我请客。”一听有老酒,小施行欣然上楼。酒过三巡,小施行已有七八分醉意了。施礼成从口袋里掏出6颗子弹。小施行一见,马上一指自己腰上的枪说:“礼成,分点给我。”“我弄到好货总归想着你的,把枪拿来,我帮你压上。”施礼成边说边走近小施行,从小施行的盒枪套里抽出了盒子枪,把子弹压了进去。下手时机已到,施礼成一使眼色,另一名行动组成员立即拔出匕首,向其颈脖刺了十几刀,小施行连哼都没哼一声,就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大汉奸小施行死了!……”第二天,这个消息就在老街上传开了,老街坊们个个拍手称快,不少人还专门跑到镇泰楼来,花上几个小钱沏壶粗茶坐下来打探个究竟……

如今,镇泰楼早已在文革前拆除,当年盖起的小屋也尽留下岁月的印痕,但在老街人的记忆中,那段光辉岁月却永远不会磨灭。

本报记者   范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