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我有幸第一次到汇龙镇玩,那时大舅是油厂的厂长,再三邀请我们兄妹三个。放寒假后,爸妈只让我一个人去,说是人多了,照料不过来。当时,黄海边的农家孩子想到县城玩,简直是梦想,所以那段经历一直铭记在我脑海中。
记得那是隆冬雨后的一天,大清早,父亲送我,挑了重重的一担捎给亲戚的货物,芋头、青菜、黄豆,还有刚宰的一只羊腿。我们步行走了八九里路,来到江夏村北的七滧河“机关船”码头。“机关船”不大,四十个左右的座位,汽笛一声长鸣,柴油机喷着浓浓的黑烟,哒哒哒地缓缓向前开去,河水在船尾两边涌起长长的人字形波浪。我独自用心观察着所有的新奇,沉浸在幸福中。
近中午时侯,我们终于到了汇龙镇,码头在如今团结街的中段。上岸时,一个同在油厂工作的张叔叔看到我们大包小包的,主动帮助,又是背又是挑,顺便给我们带路。
第二天,一个叔叔带我们出去逛街。那时的街道冷清得很,全是泥路,没有什么商店,唯一的一栋小楼是人民桥南消防用的观察楼。工厂有汇龙棉厂、电厂、油厂等,其中数棉厂最大,上下班都拉汽笛,老远都能听到,等于给全镇人报时。
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撤县建市、城乡大建设,汇龙镇的面貌日新月异。看现在的城区,方圆几十公里,满眼高楼林立,数不胜数。宽阔的大路纵横交错,路旁绿化美不胜收。一到晚上,夜景更是迷人,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大屏幕液晶广告牌,照得城市格外靓丽。全市交通已大变样,水泥路柏油路延伸至乡间角落,昔日的“机关船”早已淘汰,村村通公交,大巴、小轿随处可见。
扶今追昔,感慨万千,五十多年沧桑也只弹指一挥间,改革的洪流超越时空。不久的将来,在长三角北翼、在南黄海之滨的启东不再是个小县城,而是一座与旭日俱升的中等规模的现代城市,通过崇启大桥与江浙沪诸城相呼应,繁华兴旺、生态宜居、魅力无穷。
陈永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