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天
时间:2010-08-18 A+   A- 举报

早上起来去楼下买早点,路过邻家的别墅,邻居家的别墅后院栽着三株枇杷,一棵石榴,院角是一根芭蕉树。清晨的阳光格外和煦,芭蕉漫卷几片硕大的绿叶,不安分地探出铸铁做成的花围栏,在暮春时节展示出昂然的生机,绿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与芭蕉擦肩而过时,脑海里不禁跳出宋人蒋捷“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句子来,所不同的是,我没有他的春愁。

“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是前人对芭蕉的形、质、姿的形象描绘。到了炎热的夏天,就是对这如盖的绿荫,瞅上几眼,也会生起清凉之感。

对于芭蕉的喜欢,可能还缘于怀素和尚。怀素是唐朝有名的狂草书法家,流传于世的狂草代表作品《自叙帖》可谓是龙飞凤舞,铁画银钩,于狂放之余又不离草书法度。据说怀素幼年出家为僧,酷爱书法。因贫无纸,便种植一片芭蕉,以蕉叶代纸,每次挥笔数千张。相传秃笔成冢,洗墨成池。后人因他出家修行和练字的庵堂内外芭蕉成林,绿荫如云,就将此庵称为绿天庵。据说此庵就位于湖南永州市零陵区高山寺大雄宝殿后侧,现在是否还有遗迹存在就不得而知了。

芭蕉若与雨联系起来,其情味就更叫人咀嚼不尽。广东音乐有个代表性的曲目叫《雨打芭蕉》,就是首令人回味的曲子。此曲曲首以流畅明快的旋律表现人们的喜悦之情,然后接以句幅短小、节奏顿挫、并比排列的乐句互相催递,短促的断奏,犹似雨打芭蕉淅沥之声,极富南国情趣。而我每每听曲,神思总会情不自禁地飘向唐朝,“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当年才子李商隐游蜀客居时,在夜深人静之际,肯定是听了雨打芭蕉的声音才会吟哦出如此牵动心肠的词句来吧。      ◇倪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