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妻子让我看看儿子今天的语文练习卷子。我说你看不是一样吗。她说她已看了,让我看,看了一定觉得有意思。于是我翻儿子的书包,找他的卷子,儿子在一旁显得格外兴奋。
妻子要我看的是最后一题。大体意思是:看到下面一个圆圈,发挥你的想象,加上几笔,使它成为一样新的东西,再写上一段话。我想,老生常谈,以前也听过类似的题目,一个圆让你想象什么,这次只不过加几笔而已。儿子上一年级,答这种问题应该难不倒他的。
儿子在这个圆上添了两笔,画了一个苹果,像素描上的一幅结构图。他画了一根曲线作了苹果的凹陷部分,画了一根短线做了苹果的柄。我笑了,他老爸是教画画的,这点大概是得了遗传。再看他的几句话更有意思。有些字他还不会写 ,他用了拼音代替。他写的是一首诗歌:“小时不想吃,长大有所知。苹果营养多,最好天天吃。”我读完直感慨儿子的想象力,也不知他哪来的这灵感,写出这样的打油诗。我敢肯定,他的答案是独一无二的。
其实这样的题目多一点还是有好处的。一题多解,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又可以体现他们的个性。他们这个年龄是充满想象的年龄。这些答案是抄袭、作弊得不来的。
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 毕加索也曾经说过:“我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
也许他们的想象来得可笑而幼稚,但是那份幼稚和可笑又是那么弥足珍贵。 ◇孙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