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环境净化“城市肠道”
时间:2009-10-30 A+   A- 举报

60个“启东第一”(51)

2003年,我市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开始筹建,日处理总规模为12万吨,一期工程日处理污水2.5万吨。2003年10月通过可行性研究;2004年1月批准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2004年6月,省发改委批准立项。2004年11月,一期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06年12月建成投运。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百万启东人民这个多年的梦想在2004年开始放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办公室主任倪杰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市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随之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仅对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反映一个城市卫生面貌、文明程度的标志。”

据倪杰介绍,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同时,我市还加大了污水收集管网的投入和建设速度,以城区改造和道路建设带动管网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系统以头兴港为界,分成东西两片,服务面积近30平方公里。东片污水由北向南排放,经污水泵站提升后跨过头兴港,流至污水处理厂;西片污水由北向南排放,最终汇集至污水处理厂。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污水收集率,也使得污水处理厂充分发挥效益。

根据“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我市在建设污水处理厂时采取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于头兴港东的老城区,我市采取结合旧城改造敷设污水管道,把原有合流制排水管改造为雨水管道,在庙港河两岸与和平路敷设污水干管,由北向南接入南苑路;老城区的污水支管结合道路的建设,分别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接入污水干管。由于在老城区敷设管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大都采用顶管施工,且管线较长,管道的埋设也都较深。因此,在建设管道的同时,我市建了南苑路泵站、和平路泵站、启秀路泵站三个提升泵站,以确保收集的污水能流至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于2006年12月建成并开始进水调试运行,2007年4月开始24小时连续运行。日处理污水达2.5万吨,当年污水处理量约为830.70万吨。”倪杰说,“随着城区的扩容,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在经过近1年的筹备,于2008年7月正式施工。与一期相比,二期增加了生化处理设施,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标准。今年7月,二期工程已投入试运行。目前,日处理污水能力已达5万吨,实际处理3.5万吨。”        本报记者  范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