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车新娘”学开车
时间:2009-10-14 A+   A- 举报

国庆长假中,东蕾驾校的训练场上来了两个引人注目的特殊学员,如影随形,同进同出。一问方知,这是一对已结婚28年的恩爱夫妻。

52岁的周建英家住南阳镇。说起为何来学车,她一脸幸福地说:“我晓都不晓得,老头子就帮我报好了名一起学车。”丈夫徐征宇在南阳的地税三分局工作,看着周围熟识的人一个接一个地买车,徐征宇的心里痒痒了:“汽车虽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不过现在生活好了,我们有这个条件,也要享受享受。”一个多月前,他带着妻子到4S店里订了一辆9.8万元的丰田花冠。

从年青时买辆自行车都要凭票找熟人,到今天自家买汽车,夫妻俩连称“想不到”。想当年,一车难求的自行车便是老百姓的结婚“花车”。哪天看见几个小伙子各骑一辆龙头上系着红领巾的凤凰牌、永久牌自行车一长串地在路上飞驰而过,准是又有谁家有喜事了。1982年,徐征宇就是用一辆擦得锃亮的28寸永久牌脚踏车将他的新娘从丈人那里驮回了家。还记得那时有一位在外贸公司工作的新郎,面对丈人家新亲眷的热情劝酒,抛却矜持多喝了几杯,临走时拍胸保证没问题,哪知半路上摔了一跤坐不起来。性格豪爽泼辣的新娘子倒也不含糊,把新郎扶起来让他坐上后座,自己骑车带着新郎直奔夫家,弄得一路上看热闹的人直纳闷:“这几辆脚踏车都过去了,怎么就没看见新娘呢?”启东的风俗结婚日子一旦定下轻易不能改,万一遇上下雨天,骑自行车接新娘便成了考验。虽然人们以善意的祝福“寻着拖泥媳妇发财的”来化解爬泥踏烂的尴尬,但没有一户人家不期盼办喜事那天能是个晴好艳阳天。

时光一天天过去,家用交通工具悄悄地更新换代,徐征宇的“座骑”也从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他的“雅马哈”和“本田王”便是买自当年生意异常红火的市区建新路上的“交通摩托”商场。“交通摩托”老总顾辉回忆,“上世纪90年代,摩托车走进普通市民。1994年,我就是看准了良好的市场前景,开始转向销售摩托车。”在顾辉的记忆里,日本雅马哈,重庆的嘉陵、宗申,江西的洪都等是当时的流行品牌。上世纪90年代后期,女式轻便摩托车也被推向市场,成为年轻女性追求时尚的象征。海南的新大洲成为流行品牌。1995年,“交通摩托”的摩托车年销量有近万辆,成为启东当时颇有名的摩托车经销商。而据不完全统计,至1999年,启东的摩托车拥有量已超5万辆。如今新娘的嫁妆里的自行车变成摩托车进而到小汽车,至于婚车早更新换代成为汽车。眼看建新路由自行车销售一条街演变为摩托车销售一条街,再到如今的电瓶车销售一条街,顾辉的摩托车销售店也早从建新路迁走。

周建英的独生女儿在部队机场工作,女婿是飞行员,小夫妻俩早买好了轿车。在生活上没有什么后顾之忧的周建英夫妻俩也把买辆汽车算作补偿当年婚车的缺憾,徐征宇还自作主张一下子交了两份培训费,夫妻俩一起学车。周建英平静的表情中难掩幸福:“这不是前两天刚通过桩考,就接到了通知提车。现在汽车已请人开了回来,我们急着把驾照考下来呢。”                 本报记者    黄  淼 

图为“脚踏车”迎亲队(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