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启东第一”(32)
江苏省海水增养殖技术及种苗中心位于吕四港镇北首,北靠黄海,西接大洋港。该中心于1997年立项,1998年11月破土动工,2000年完成前期基建,共投入资金2900多万元。这是我省第一个海水增养殖技术及种苗中心。
循着吕四环城北路大转盘一直往北走,记者来到了被大家称为“二道堤”的海堤上。海堤下面有一幢豪华气派的大楼,这就是江苏省海水增养殖技术及种苗中心。
在中心宽敞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中心负责人张志勇。张志勇40出头,从事海洋生物研究已近20年,他参与了中心的创建。
张志勇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为适应我省海洋渔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渔业建设的发展需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打算在沿海地区建立一个科研试验基地,从而加快我省海水增养殖全面良种化、产业化进程。“我们考察了连云港、盐城、南通的许多地方,最终选定了吕四这块风水宝地!这里交通条件方便,海洋资源丰富,地方政府服务到位。”
在曾经的盐碱地上,张志勇和中心的员工们一起“拓荒开垦”,建成了两幢共计3000平方米的综合育苗室,以及4万平方米的储水池、沉淀池、过滤池,3万平方米的土池循环海水高效养殖系统,10个共5000平方米的文蛤大规模苗种培育池,2000平方米贝类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1000平方米的智能化管理的鱼类高密度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中心成立以来,共承担国家、部、省级以上研究开发项目30多项,多项技术成果在全省推广应用,技术辐射面积达60多万亩。其中实施的“半滑舌鳎”苗种繁育技术获得了2007年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
张志勇告诉记者,目前中心实施的重点科研项目有大黄鱼种苗工厂化、河蟹优质苗种培育、南美白对虾高效养殖技术等。“每一个项目的分量都很重。只要在我们这里取得成功,就能在更广的范围内促使渔业丰产、渔民增收!”张志勇说。 本报记者 江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