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女孩开启“金牌之路”
时间:2009-09-18 A+   A- 举报

60个“启东第一”(29)    

□史实

1995年7月12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的第26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启东中学高二学生毛蔚以总分第二名的优秀成绩夺得金牌,成为自1986年我国组队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以来获奖的首位女中学生。

□踏访

9月14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长江新村毛蔚的父母家中,夫妇俩正忙着准备午饭。

“都过去这多年了,现在还经常有人跟我打听我女儿的情况。”毛蔚的母亲说,“现在女儿已经结婚,生活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女婿是北京人。”

说到当年,毛蔚的母亲很是感慨:获得这块金牌可不容易。1994年,毛蔚刚上高二,参加了江苏省物理竞赛选拔赛,当时参赛的绝大多数是高三学生。成绩出来后,毛蔚获得了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物理竞赛的资格。

在全国物理竞赛中,毛蔚荣获一等奖第一名、总分最高奖、女生成绩最佳奖三个奖项,成为开赛以来首个获得一等奖的女生。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结束后,毛蔚入选国家教委理科实验班物理班,那是她学习生活中最艰苦的阶段,全班25人中她是唯一的女生和唯一的高二学生。从25人中选拔5人进入国家代表队,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忆起女儿当时的学习情景,母亲眼里闪着泪花,“半年中必须补习高等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而高三的其他课程还要同步进行。”

集训期间,毛蔚除了每天上午听课和每周上一次实验课外,其余时间几乎都泡在北大图书馆、北大附中图书馆查资料,做习题。经过多次理论和实验考试,她终于入选中国代表队。在1995年7月12日的第26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颁奖仪式上,毛蔚获得了一等奖,成为该项赛事开赛以来的第一位女生金牌得主。“喜讯传来,我们都为女儿感到自豪。”

从澳洲载誉归来,毛蔚接到了两份通知,一份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大会》邀请函,还有一份是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物理大会期间,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等学界泰斗亲切接见了毛蔚,勉励她在物理学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物理与光电子技术专业学了一年后,女儿申请去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2005年,女儿博士毕业,同年结婚。”说到这儿,毛蔚母亲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链接

从1995年以来,启东中学在国际中学生各类学科竞赛中共获得13块金牌2块银牌。其中陈宇翱获得第29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施陈博获得第32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陈建鑫获得第42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倪犇博获得第35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本报记者  蔡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