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泰安港
时间:2009-09-16 A+   A- 举报

上世纪五十年代,泰安港位于启东县政府所在地汇龙镇西南约10公里处,是长江入海口西边的一个浅水港。同时它又是从上海吴淞港过江至江北的渡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个港口还是上海我地下党与苏北党组织联系的枢纽,是党组织秘密运输枪支、弹药、军用物资、医药用品等的中转站。因此,在解放战争中泰安港是国民党反动派与我军必争的重要港口之一。

1948年,军分区部队侦察泰安港后得知,汇龙镇驻扎国民党正规军一个团,还有部分杂牌部队和还乡团。泰安港和头兴港各驻有还乡团一个大队约200多人。港口外停泊小炮艇4艘担任巡逻。小炮艇离岸边只有1公里多,艇上炮火射程可以直接支援港内,也可以支援汇龙镇和外围据点头兴镇等地。这里所有部队的武器装备都很精良。还有较远的金沙镇、海门镇、麒麟镇等地的敌据点都可以增援泰安港。因此,分区部队要打泰安港,就得调动各县团参战,阻击并牵制各处敌人的增援部队,保证分区部队顺利地全歼泰安港守敌。

当时的作战方案是:八团是主力,埋伏在汇龙镇西南、泰安港的公路附近,阻击汇龙镇增援之敌,同时佯攻泰安港西北的头兴镇之敌。调如东团(4个连也是新组建的部队)在汇龙镇东南负责打敌增援部队。南通团与海门团各自担任牵制南通、海门援敌的任务,同时牵制二甲镇、麒麟镇、四甲坝等地守敌。

8月31日,九团首先到达进攻地点。其他打援警戒部队都按作战部署,进入各自的战斗阵地。九团选好敌人的薄弱环节作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突破点选在小炮艇与据点之间,从内向外攻,但处在涨潮时间,原先选择的地形影响了火力发挥,进攻很不顺利。

我军立即重新调整作战方案,改变主攻方向,选择新的突破口,同时,又从八团抽来3挺“96”式轻机枪和几挺重机枪,同时架在河西的房顶上,并把这些轻重机枪分了工,重机枪封锁敌人的轻机枪眼,轻机枪封锁碉堡上层的步枪眼,另外2挺轻机枪负责封锁最底层的机枪眼,掩护爆破手,把炸药包送到碉堡和围墙下。这时正遇退潮时,部队可以从河里暗渡逼近敌据点。

总攻令一下,所有的火力直泻敌人阵地,把敌人的火力压下去。爆破手们在火力的掩护下将炸药包送到敌碉堡下,10公斤1包共3包,“轰”的一声闷响,敌人和碉堡一起坐上了“飞机”,血肉四溅滚到河边去了。就这样,不到1小时,泰安港碉堡被我军突破,我军潮涌般冲到敌据点里。这时的敌人已经吓呆了,全部成了我军的俘虏。

头兴镇的土顽拼命突出重围,逃到了汇龙镇。整个战斗打了6个小时左右,汇龙镇守敌就是不敢前来增援。

泰安港一战,全歼敌人1个大队,打死打伤大队长以下近百人,活捉中队长以下170多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8挺,小炮1门,长短枪120多支以及弹药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