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刷新的城市高度
时间:2009-09-16 A+   A- 举报

年初,陆汉洲办好退休留用手续后把办公室从建筑业大厦7层搬到了17层。享受居高临下的感觉没多久,窗外的博圣广场便“追”了上来并超越了他所在的这幢曾经的启东第一高楼。这让身为启东建筑人的他,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

1986年底,陆汉洲从部队转业到了启东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成为启东建筑铁军的一员。上世纪30年代,启东建筑人陶桂林和他的员工在上海滩竖起了远东第一大厦——国际饭店。可到了80年代末,启东本土还没有一幢真正的高层建筑。那时启安公司的办公楼在公园路,站在四层的办公楼上放眼平川,到长途车站中间的大片农田里,是收获后的玉米秸秆和棉花萁,南边汇龙镇最大的居民新村——幸福二村内,最高的居民楼不过5层。

高层建筑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建筑技术水平。1997年,第一幢高层——19层的中国工商银行启东支行大楼正式启用,翻开了启东城市建设的新一页。1998年建筑业大厦动工兴建,进入21世纪时,这幢地上21层的大楼竣工投运,拉高了城市的海拔,成为启东的地标性建筑。陆汉洲骄傲地回忆起往事,“建筑公司负责土建施工,机电、消防等的安装施工是由我们公司完成的。启东建筑集团目前正在建设的博圣广场共43层,拥有苏中苏北县级市第一高楼的美誉。”

随着城市建设的大踏步推进,不经意间,启东市民欣喜地看到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民医院新病房大楼、中医院综合楼、先豪酒店等一批商用、写字楼、公共高层建筑,给位于长江入海口北翼的启东增加了更多的现代元素,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彰显了城市魅力,完善了城市功能。名都苑、豪门广场、世纪家园、申港城、明天广场、天一花园……市区诞生了一大批集约开发的高层住宅建筑,不仅画龙点睛造就了城市绚丽的风景,还让众多市民体味了家居高层的享受(如图)。越来越多的市民搬进了摩天大楼。北新镇的陆先生在车城公寓的高层里购买了新房,体会电梯“上上下下的享受”,感觉“楼深高处静”的妙处,将城市的喧嚣远远地抛在脚下,小日子平静安宁、知足超脱。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市的地标建筑长高的速度开始加快。建筑业大厦、东方银座、名仕豪庭等相继崛起,千年古镇吕四近年也有多幢高层拔地而起,高耸海边。从工行大楼把城市升高到50多米,到如今博圣广场把城市推向了167.5米,城市巅峰的纪录不断刷新。市建设局房地产科的刘女士介绍,目前市区的高层建筑已超过60幢。       本报记者   黄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