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百强”名扬全国
时间:2009-09-10 A+   A- 举报

60个“启东第一”(25)   

□史实

1991年,我市跻身全国渔业百强县(市)行列,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全国渔业百强县。“九五”期间,我市又被评为“全国水产品生产先进县(市)”。渔业经济在农业经济和农民增收中所处的地位愈发重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回眸

“20年来,启东的渔业生产由原先单纯的海洋捕捞,向海洋养殖、水产品深加工等多样化发展,渔业总体效益逐年提高。” 张一平,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对我市渔业发展有着数十年的深入研究。他告诉记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跻身全国渔业百强县(市)行列后,我市提出了“呆比例、活提留、承包到船头”的经营责任制。上万渔民驾船出海,渔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

2000年渔业产量创记录的同时,黄金渔场却拉响了海荒警报。启东又在江苏率先跨出了“耕海牧海”的步子。黄海滩涂开发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牧海公司。从2000年起,公司每年都投入近百万元,购买黄蛤、花蛤、泥螺等十几种贝类苗种,放养大海。2004年,启东市渔业产业化经营总产值达44.02亿元,比上年增长6%,创历史最好水平。

水产经营的链式化,有效地促进了渔业产业化,也为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2004年,全市共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68家,水产品加工总量达13.58万吨,比上年增长6.1%。其中一部分企业与渔船结成产、加、销一体化的联合经营实体,综合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产品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

新友水产公司实施“公司+渔船+基地+农渔户”的农渔业产业化一条龙经营模式,形成了连接4个渔业村、1个渔业公司,共计148艘渔船和1个1500亩蔬菜种植基地的产业链,并以保护价收购农渔产品,有效提高了农渔户的种植和捕捞积极性,带动了周围1000多农渔户共同致富。

为了促进海洋渔业生产良性循环,我市开始将工程技术、机械设备、监控仪器等现代工业技术运用于渔业生产,实现高密度、高产值、高效益工业化养殖。目前,我市已有江苏省海研所水产育苗繁育中心和上海水产研究所启东基地两个省级水产研究所,50多家海产设施化繁育、工厂化养殖企业,繁育、养殖种类涉及蟹、虾、贝、鱼、紫菜等。

□链接

至2008年底,我市拥有海洋捕捞渔船1463艘,捕捞年产量20.6万吨,占全省海洋捕捞量的三分之一。2008年,我市单艘作业船均产值达20多万元,单船产值最高达50万元。      本报记者  戴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