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公路的日记8则
1995年8月10日,星期四
江渝号轮船从重庆朝天门出发,经过6天航程,终于抵达上海十六铺码头。从地图上看,启东就在长江北面,近得一个指头尖尖戳下去,就可以连接两地。可是,现实没有这样便捷和浪漫,我们还得于晚上11点从这里坐轮船,明天早上才能抵达目的地。我深深感到路途的漫长,离开故乡真的太远。
1995年8月11日,星期五
在一片干净明澈的朝阳中,我们终于在启东港下船。同行12个从四川分到启东来任教的大学同学,刚才还在船上冲着朝阳欢呼雀跃,这时候,却都沉默了。仅仅一江之隔,眼前歪扭狭窄的沥青公路与大上海的繁华,形成强烈的反差。三四辆带客的小面包车上,沙丁鱼一样塞满从轮船上下来的乘客。我们12个人都希望乘一辆车,以免走散。可是,面前已经没有任何一辆车能装下我们。于是,请驾驶员进城时帮我们叫一辆大一点的面的。过了两个多小时,一辆大面的终于出现了。奔驰在颠簸的公路上,我们竟有获救的幸福感。
1995年8月21日,星期一
在教育局的安排下,经过十天调养,我们基本恢复元气。宁甫、牟利和我等5个同学分到茅家港中学,学校离启东市区仅30多公里,汽车却跑了一个半小时。不敢跑快,一快人被就从座位上颠起来,头撞车顶。到了茅家港,我们刚刚恢复的元气,消失得满世界找不到了。有人感到委屈,埋怨起来。学校派来接我们的同志说我们已经够幸福了,要换20年前,连这样的公路都没有,我们得背着行李,步行一整天——得,算我们捡到了个大便宜。
1996年1月17日,星期三
第一次去南通。从茅家港赶车到吕四镇,再从吕四镇转车到南通。这里一天只有两班车,上午下午各一班,错过就没有了。100多公里的路程,跑了将近五个小时。一来一回,满满当当一整天。这一趟跑下来,感觉真累。以后没大不了的事,千万别去遭这罪。
2001年11月28日,星期三
在期盼中,新修的苏221线已经于半年前贯通了,双向四车道高等级公路。从学校门口搭车进启东城,只要50分钟,比五年前,节省了将近一半时间。从今天开始,我到城里上班。促使我调进城的因素很多,但交通便捷是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就是调到南通又有什么关系呢,启东到南通只需一个半小时,每隔20分钟一班车。如果是私家车,还要快。
2008年7月15日,星期二
苏通大桥贯通之后,我这是第一次打上面经过。送朋友去赶返回成都的火车。启东到上海新客站,只需两小时二十七分钟。比十年前乘班船,省了近十个小时;比乘车经海太汽渡,节省整整两个小时。朋友赞叹沿海交通便利。我给他讲了十年前我们初来启东的艰难,他直叹长三角地区公路建设速度之快。我对他说,还有更快的呢,不几年,沪崇启大通道贯通之后,启东到上海,一个小时。
2008年8月1日,星期五
朋友从成都发短消息说:请接受我一个成都市民的祝贺,祝贺沪崇启大通道北段奠基,你将成为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内有血有肉的点钞机,悠着点哦,小心别点成斗鸡眼儿!我正在启东市大兴镇白港村举行的奠基仪式上,我拨通他的电话,他听到热烈的鞭炮和锣鼓声对我说:就为答谢我这句祝贺,你犯不着弄那么大的阵仗吧,哈!
2009年2月28日,星期六
我把崇启大桥打下的第一根桩照片发给朋友,还配了一首小诗,其中一句是:我跟故乡/天涯/即将比邻。他即回我短信:建议你早日买车,周末到成都串门儿……话虽夸张,但确是发展趋势。这话要搁到15年前,不算他体温不正常,也得算他虚情假意。 □ 李新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