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就被窗外一阵叽叽喳喳的麻雀声吵醒。我打开收音机,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女播音员正在朗诵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的诗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脆悦耳的朗诵声,勾起我对采写《月是故乡明》这段往事的回忆。
1993年秋,我在大丰乡政府从事广播宣传工作。说来也巧,那一年的中秋国庆接踵而至,可谓双喜临门。为了做好迎中秋庆国庆宣传,这几天我正积极筹划一档广播专题节目。可正当我为找不到合适的题材而急得一筹莫展的时候,记得那是中秋节上午,我从他人闲谈中获取一条信息:本乡一位解放前去台湾的老人前几天回来探亲。职业敏感顿时使我眼睛一亮:台胞回乡探亲,如果请他谈谈阔别故乡与亲人团聚的感受,这不是向广大听众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吗?!费尽周折,我总算打听到他叫管兴逵,原是八大队四队人。下午2点,我忙完各项准备就骑着自行车随带录音机前去采访。
管老身材魁梧,虽然年过八旬,但精神矍铄。从老人谈话中知道,老人年轻时身强力壮。1947年春,他在上海十六铺码头当挑夫时被国民党军队强行拉去台湾。到台湾后老人一直独居未婚,靠做小生意生活。盼望祖国统一回归定居是他多年的宿愿。这次回来,市政协、统战部门组织三胞眷属到工厂学校进行参观活动,使他大开眼界。老人感慨万分,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夕阳西下,我结束了这次令人难忘的采访。当我录制好这档15分钟长度的节目走出播音室大门时,外面已是凉风习习、秋虫唧唧、月挂中天了。当晚,欣赏着自己刚刚录制的节目——《月是故乡明》,心里感到十分的惬意,一天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五天后,福建《海峡之声广播电台》还采用这篇专访,播出后受到海外听众的关注和好评。一月后,管老也从台湾来信告诉我:这篇报道在广播里播出后引起许多朋友的关注,不少人还表示近期要来大陆探亲和投资。 □ 沈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