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启东第一”(18)
□史实
早在1977年,启东就设立了建筑主管部门,实行行业归口管理,使分散的建筑队伍走向联合。
1978年,启东组建500人的施工队伍,援建大庆油田,这是启东首批派出的成建制施工队伍。这支队伍斗风沙、战严寒、挖冻土,经过8个月的艰苦奋斗,创造了2.6万平方米多层住宅工程当年施工、当年交付的奇迹。之后,启东又陆续开辟了湖北、山西、上海等地的建筑市场,启东建筑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1984年,时任江苏省省长顾秀莲向全省建筑行业发出“市学南通,县学泰(兴)启(东)”的号召。1990年12月,启东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建筑之乡”。当年,我市建筑业总产值5.65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86亿元,利税2559万元,从业人员53600多人。
□访谈
“启东建筑业历史悠久,经过多年发展,到1990年时,已经相当成熟,在全省名列前茅。”近日,曾任市建工局副局长的瞿廷栋接受了记者采访。
瞿廷栋参加了1990年6月召开的全省建筑业工作会议,就在这次会议上,启东被命名为“建筑之乡”。“获此殊荣,启东可谓实至名归。”瞿廷栋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之初,启东建筑队伍就来到大庆安营扎寨,克服了不利的气候,保质保量完成了施工任务。由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启东铁军一炮打响。随后,这支队伍还参加了大庆油田建设大会战。在以后的几年里,启东建筑队伍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1981年,通过层层审核,启东建筑队伍承接到了上海国棉十九厂布机车间翻建工程。“当时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很少有外地的建筑队伍能够打进上海市场。”瞿廷栋感慨地说。“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抱定这样的宗旨,启东建筑队伍精益求精,把该翻建工程打造成了精品工程,获得了业主的高度赞赏。此后,上海纺工系统所有的厂房建筑业务都由启东建筑队伍承揽下来,启东建筑在上海滩站住了脚跟。
1984年,启东建筑队承建了上海长白新村1号、7号两幢高层住宅,面积达18.5万平方米,其中最高层达24层, 创下了启东建筑业承建高层建筑的记录。
至1985年,从北端的内蒙古到西南边陲的贵阳,都活跃着启东建筑工人的身影。启东在全国设立了10个办事处,并打开了国外市场,将业务拓展到了伊拉克、科威特、美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
“被评命为‘建筑之乡’后,全国许多地方来到启东取经,学习建筑业发展经验。”瞿廷栋自豪地说。
□链接
1994年以来,启东建筑企业承建、参建的工程先后荣获10项“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62项“白玉兰杯”、124项“扬子杯”和22项“结构长城杯”。2000年,启东以综合考核第四名的成绩再次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2007年,启东被评为江苏省“建筑强县”。2008年,全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18亿元,同比增长26%。 本报记者 孙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