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5月18日下午,海东区委书记兼区大队政委沈坚如来到二滧镇附近陈家宅上,召集三乡干部开了个紧急会议,传达县委指示,要求各乡充分作好准备工作:每个乡挑选20名党员民兵,配合县团行动;发动民兵打掉乡下“野狗”,关住“家狗”,便于县团行动;组织担架队准备接应;搞好侦察工作。
派进据点当“伪保长”的陆士丰,向沈坚如汇报情况:清乡队长叫罗杰,竖河镇据点有2挺机枪、36支步枪和1支短枪;据点西北角和南边各有一个岗亭;据点外面有道围墙沟,外边是竹篱笆;竖河镇南北两条街,当中隔一条宽三丈的横河,河南、河北各有三道巷门。
5月20日下午,东南警卫团二连连长王林才在二滧镇开动员会议,分析形势,讨论进攻路线,团长王澄、副政委鲍志椿下达作战命令。
20日晚上,根据县委统一部署,布置吕四区大队摆在梁老三店,准备打吕四增援之敌;海中区大队在聚星镇东边,准备阻击聚星镇之敌;无畏、维久、竖中3乡民兵设伏于竖河镇东边,打中央镇增援之敌;海东区大队由鲍志椿副政委率领,在竖河镇北边组织佯攻。整个战斗由王澄团长亲自指挥。
东南警卫团在竖河镇曹家楼房上架着一挺机枪,在南街一家民房上也架着一挺机枪,准备封锁敌人火力,掩护突击组和二连从南面进攻。
晚上10点多钟,突击队长蔡洪飞率12名队员驾2条小船,从石陀港顺着水路靠近竖河镇据点,敌人巡逻队高声问:“什么船?上哪儿去?”“装棉籽的船,到中央镇去卖的。”“快靠过来……”2条小船靠了过去,突击组先下手为强,抓住巡逻队的2个坏蛋。突击队冲到竹篱笆边,三下二下拉开2个洞,钻了过去,敌人听到拆竹篱笆的响动,向这边打枪,突击组又扑过一条沟,从围墙上翻了过去。这时,后面一条船载着突击队员,也上了岸。碉堡上的敌人用机枪扫射,东南警卫团2挺机枪在高屋上发挥火力,掩护北边突击队的进攻。
突击队冲进去,首先占领朝东2间屋,抓到了几个伪军,缴了几条枪。罗杰在碉堡上发现东屋被占领,马上组织2个班反扑,蔡洪飞、沈裕邦、龚成扔了几颗手榴弹,打退了敌人2次反扑。这时,王团长率领二连从正面进攻,占领了据点里2间朝南屋,又消灭了几个敌人。鲍副政委率领突击队从北面攻了进去。王团长派突击队抱着4只地雷,冒着敌人纷飞的子弹,送到碉堡脚下,因为地雷受潮,没有拉响。团宣传组在离碉堡仅100多米的民房里向敌人喊话:“罗杰,我们是王澄、鲍志椿的部队…”敌人听到王澄、鲍志椿的名字,吓破了胆,慌忙中又打枪,子弹打在王澄、鲍志椿脚下。他们不顾危险。再经过喊话,敌人不打枪了。
“你们也是中国人,当汉奸是决无好下场的!”
“你们跟鬼子打中国人,就是卖国,只有投降才是你们的唯一出路。我们新四军优待俘虏。”
“报告团长和政委,我手下弟兄多,让我给他们商量商量,考虑考虑。”
“可以给你些时间考虑,我有言在先,你敢顽抗到底,我们就坚决消灭你们。”
天刚亮,剩下的敌人逃跑了。三乡民兵和群众摧毁了碉堡,拆掉了据点里6间大瓦房。从此以后,敌人再也不敢来竖河镇筑据点了。竖河镇战斗的胜利,揭开了东南地区反据点斗争的序幕,标志着东南地区反“清乡”斗争进入了主动反击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