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取走我借给她的书后,给我发短消息:李老师,书收到,谢谢,我会尽快归还的。我立即给她回短消息:最后一句话让人倍感温暖,一说明你读书快,二说明你尊重我的信任。
小鱼是网友,也是文友,20岁刚刚出头,乍一看,还是个孩子,可她对文学很执著,文字的感觉也非常到位。这半年在网上推出了好几篇令人满意的作品。所借之书,是我刚刚看完的澳大利亚女作家凯特·格伦维尔的《神秘的河流》,这是一部2008年才引进的长篇小说,写得相当不错。读完之后,忍不住写了个书评,放到网上。她看到了,表示希望读到此书,我即留言说可到我这里来取。
留言之后,我有点后悔把评论放到网上。这些年,向我借书的人不少,但还书者寥寥。弄得一听有人借书,我就精神过敏。
正如现代著名藏书家叶灵凤所说:“借书给人,好像在沙漠旅途上将自己的水壶慷慨地授给同路者,是希望获得一个伴侣和同好者,能够共享自己已经感受到的满足和愉快。” 我把书放到单位收发室,让她下班来取。她家住在单位附近。没想到,她刚收到书,就给我发来这样的短消息,让人心底突生一缕温暖。
从前,我非常乐意把自己的书借给别人,甚至向人推荐刚刚读过的好书。在这浮躁的时代,找个百万富翁容易,寻一个读书人很难,碰上一个同样喜欢书的人,跟买了几十年彩票,终于中了二十万元奖金一样,让人格外兴奋。何况如今的书,价格昂贵,几十块钱一本,一个人读了就束之高阁,简直浪费。
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买书贵,租书烦,借书最实惠。现在好多小学为弥补图书室藏书之不足,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在同学中开展相互换书看的活动,本班同学间相互交换,班级与班级间进行交换。这主意真不错。如果设立文化传播贡献奖,那位最初倡导在学生中互换书籍的老师,当摘此金。
但是我后来发现,有的人读再好的书,思维和谈吐都还停留在“艳阳天”“金光大道”时代,木乃伊就是木乃伊,给他好书,只会陡增你的失望。还有“见好就收”的人,虽然不至于像孔乙己那样,连人带纸一齐失踪,却不到你撕破脸向他索上十回八回,不还。让人感觉比在强盗面前数存折还愚蠢。有时候,书虽回来了,但折页、污物、头发丝、口水渍、油圈圈,比比皆是,让人难受得想再去买一本。更有好玩的是,借书的时候急如星火,要你立马找出来给他,可时隔半年问他读过没有,他说,我一天到晚忙成那样,哪抽得出时间来读呀!不读,也不还,此种状态,正好可以拿来给一个词语作注:附庸风雅。
“我会尽快归还的”,这是一个求知者的姿态,更是一句属于真正的读书人的接头暗号、通用密码。 ◇ 李新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