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难忘的三次战斗
时间:2009-08-21 A+   A- 举报

在市民政局优抚科革命伤残人员登记表一长串的名单中,记者一眼就看到了汇龙镇万英村的费志冲。这是位六级伤残军人。老人今年81岁,1945年入党,1952年复员,其间参加多次战斗,有时一天要打大小两三仗。但他至今对其中三场战斗记忆犹新。这三场战斗实现了我游击营从被敌追围到伏击、追歼敌军的大逆转,回放了启东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获得解放的那段历史。

巧妙突围

1948年初,费老经历了一场恶战,“这一仗我们牺牲了2个战友,七八个战友被俘。”费老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是农历十二月十四,区游击营1个连和顽军2个团遭遇。敌人从高家镇一直追到海边,“我们连续扑越16条河,仍被敌人重重包围。”

情况危急,党员名单等机密文件都被包好塞到了茅厕里。“拼了!死在这里家人收尸也近点。”身为排副的费志冲作好了牺牲准备,一手提着打开保险的盒子枪,一手高高举起,佯装投降,走到了敌人面前。乘敌不备,他一甩手撂倒了一个军官。就在敌人愣住的瞬间,战友们开始反攻。借着坑棚等地形做掩护,费志冲指挥机枪手射击,掩护战友杀出了一条血路,突出了敌人包围。

伏击夺枪

1948年夏,游击营一连和二连联合在万英村打伏击。天蒙蒙亮时,迷雾挡住了视线,共和镇探听消息的侦察员看见敌军过来便鸣枪传信。部队闻枪声出发,在光荣村与一支队伍相遇。因为无法辨认是敌是友,便粗着喉咙询问:“哪部分——?”“六连!”一听不是自己人,大家冲过去,不费一枪一弹,不待敌人回过神便缴了他们的枪,然后迅速转移。

回到驻地一检查战利品,“好家伙,我们一下子抢到了1挺捷克机枪、17挺汤姆机枪和许多弹药。”那时战士们只见过96式机枪、79式步枪和鸟铳土枪,抢回来的新家伙连怎么用都不知道,只能向俘虏学。“这是一场振奋人心的胜仗,但我们还是损失了一位侦察员。”回顾往事,老人激动之余有些神伤。

浴血追敌

1949年农历大年初二那一仗,是费老经历的最后一仗。

当时汇龙镇已经解放,身为一连一排长的费老奉命追歼三厂据点的敌军。他带着一个机枪班、3个步枪班的战士展开了进攻。“我是共产党员,不能怕死。面对壕沟和铁丝网,我冲在了前面。”垂死挣扎的敌人拼命顽抗,一发发迫击炮弹在身边炸响,一个个战友倒在血泊中。几块弹片钻进费老的腿部,他倒在了战友中间。战斗间隙,敌人走出据点在尸体中寻找伤员,再残忍地挨个补刺刀。就在敌人走近他的那一刻,他拉过身边的汤姆机枪扣动了扳机,扫倒了十多个敌人……

“残酷呀!负责掩护的二排派出12个人来救我,到我身边时只剩下5个。撤到安全地带时就只剩下背我的一个人了。”说起这段死里逃生的往事,老人颇多感慨:“第二天国民党部队就撤退到青龙港,余部300多人被我军生擒,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      本报记者   黄  淼    通讯员  施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