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6月20日,海东区区长梅永熙和区委书记许淦带领海东区队,与警卫团一个排配合,在陆茂荣窑附近伏击从南阳村到东兴镇的伪34师一部30余人,结果毙伤敌军多名,我部无一伤亡。北固乡民兵队长龚友山,在这次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带领民兵在樊学通小店附近,利用青纱帐,伏击由海复出动的一个日军小队,打响了民兵直接参战的第一枪。龚友山和他的妻子秦锦兰、儿子龚楚桥,一家坚持抗日,被东南行署誉为“父子英雄,一门忠义”。县委和海东区委总结了北固乡民兵独立作战的经验,从东南警卫团二连、区队、民兵基干中队中,挑选神枪手,混合编组,经过培训后,到海东区各乡,带领民兵进行分散的游击活动,到处打击日伪军。
1943年8月19日,龚友山父子与民兵们正在龚家镇南面寻找战机。突然,民兵们透过高高的芦苇丛,发现距他们仅一沟之隔的小路上,有一小队日本兵正扛着枪向北赶路。民兵们悄悄一合计,决定借芦苇丛作掩护,打一次奇袭战。龚楚桥一面示意民兵们作好撤离准备,一面掏出身边的一颗手榴弹,对准敌群扔去。随着“轰”的一声,一个敌兵顿时血肉横飞“升了天”,另外2个家伙中的一个炸坏了屁股,一个伤了背,痛得滚在路上哇哇直叫。民兵们乘着腾起的烟雾,立即飞跑撤退,待他们清醒过来,早已找不到目标了。
1943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寒气逼人,滴水成冰。10多个伪军又从海复镇出动了,他们首先到竹亭村的张国保宅上翻箱倒柜,乱抢一番。龚楚桥得知消息,立即带领3个民兵准备伺机痛打敌人。不一会,这伙敌人从张国保宅上出来了,民兵们故意向敌群靠近。相距只有200公尺的时候,敌人发现了他们,以为是老百姓。敌人大声地喊道:“喂,是老百姓的别跑,再跑要开枪啦!”民兵们一听,索性加快脚步迎了上去,一起举枪朝敌群射击。敌人慌了手脚,连忙派人到海复镇据点喊来救兵。就这样,敌人丢下抢到的东西,只拣了块门板,抬着一具直挺挺的尸体,垂头丧气地回到了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