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听爷爷讲,解放前农村全是泥路,羊肠小道,九曲三弯,一到雨天,泥泞难走,小孩上学深一脚浅一脚,趁人不备踏进农田,路旁变成了“秧田”,庄稼是种田人的命根子,爷爷骂它是“阎王路”。
农业合作化时,经费不够,村长绞尽脑汁,利用窑厂废煤渣,铺成了煤屑路。我还在上小学,距学校有三里,每天来回四次,两个月磨破一双鞋,妈妈骂这条路叫“断命路”。
改革开放如春雷,思想大解放,上级号召“要想富, 先修路”。大队书记是个明白人,七拼八凑,公私结合砌了砖阶路。百姓满意了许多,可一连几天下雨,砖块松动,泥浆溅人,引来阵阵骂声。
“三个代表”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蔚然成风,招商引资办工厂,村镇渐渐富起来。地方财政支出一点,当地老板募捐一点,富裕百姓拼凑一点,众人拾柴火焰高,村村要道基本都铺上水泥路。我第一次骑上电瓶车开往30多里外的老家,宽阔的埭路人来车往,感觉非常舒畅。
有目共睹,短短几年,我们启东旧城改造成效显著,大街小巷纵横交错的路拓宽了,路两旁的景观交相映衬,漫步道路恍若游走在花园。
令人欣喜的还有高速公路。我们启东本处交通死角,东海南江无去处,现在一条高速通全国。我有一次坐上旅游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观光了新的苏通大桥和杭州湾大桥,我这位足不出户的古稀老人大开眼界,内心无比激动,我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喝彩。
展望未来,启东在跨大步,举全市之力,接轨上海至崇明的隧道,贯通长江三角洲,融入上海经济区,在长江口架一座科技含量极高的一流大桥。两年后,启东人一小时可到达繁华的上海,与大都市接轨的还将是通向致富的金桥。
道路不断“变脸”,“一个时期一个样,越来越像样”。它的神奇足迹见证历史的进步,百姓生活的不断改善,也见证党和政府的功绩,百姓的伟力!勤劳智慧的启东人民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路上阔步前进! □ 启隆乡 陆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