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启东第一”(10)
□史实
1985年10月,启东县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在科威特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外县级建制项目经理部,参建由科威特国家住房部投资建设的“140”项目。
当年,我市396名建筑工人赴科威特,参与“140”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科威特芬太斯地区,是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科威特中标的第一个劳务工程。启东县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作为第一轮转包组建了项目经理部,首次实行国外项目独立劳务分包,独立经济核算,自负盈亏。项目总建筑面积64560平方米,共140栋别墅,均为二层现浇框架结构。
1987年10月,“140”项目竣工,项目部实际劳务收费939220KD(科威特第纳尔,科威特货币),相当于人民币2630万元左右。
□回眸
“能够组建国外项目经理部,是在积累了一定的国外工程施工经验的基础上的。”周渭新,时任科威特“140”项目经理部副经理。他告诉记者,在当时,国外工程一般都是由省或南通组建项目经理部,县级建筑公司只能以工程队方式参加施工,获得劳务收入。从1983年开始,启东县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多次派出工程队,参加由南通市建筑工程局承担的科威特“400”项目等,积累了大量的在国外施工、管理经验。
承包国外建筑劳务,需要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遵守当地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等。“140”项目经理部制定了包括外事纪律、施工管理、劳动报酬、后勤管理、奖罚措施等10项管理制度,加强内控。“在承建项目两年中,我们的施工队伍没有发生过重大工伤事故和外事事故。”周渭新说,“这10项管理制度后来成为启东在国外组建项目经理部的管理制度‘样本’。”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项目部实行计划目标管理,制订了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工程队根据计划以劳动定额进行分解。在从框架施工到主体工程装修阶段,项目部把木工、钢筋工、泥工进行优化组合成若干个专业班组,形成大流水施工,并及时组织工种调剂、完善分配制度等,劳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项目部在科威特的两年中,实现盈利20多万美元。工人年收入超过1800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5000元。而当时,国内建筑工人一年的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周渭新说,1986年,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召集当时中国在科施工的多个项目组,在“140”项目开现场会,推广“140”的经验。
周渭新告诉记者,从科威特“140”项目开始,启东先后在伊拉克、科威特、美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哈萨克斯坦、苏丹、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建筑市场承包工程,组建项目经理部,启东建筑铁军威名驰誉海内外。 本报记者 孙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