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菜
时间:2009-07-28 A+   A- 举报

我4岁就会“点菜”,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

“点菜”,是亲戚家一次喜宴给我的“启蒙”。吃惯了青菜、茄子、冬瓜等蔬菜的我,见满满的八只大碗端上桌,眼都瞪直了。同桌的亲戚见状,把盖在豆芽上的每人一块的肉递到我碗里。我一尝,好肥好香。母亲也把本该属于她的那块给了我,并告诉我一个新名词:“猪肉”。回家后,我就常向父母吵着要吃猪肉。他们摸摸口袋,一脸无奈。几次“点菜”落空,我也渐渐把猪肉忘了。

光阴荏苒,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也有了小孩。孩子懂事时,已是八十年代初。那时,市场上的菜多了,我的钱袋也比以前鼓了。每天买什么菜,经常请孩子“点”。她能点出好几种喜欢吃的荤菜、素菜,但很少点到猪肉。而我呢,对猪肉情有独钟。一次,我买回2斤猪肉,上面只有手指那么粗一段是精肉。红烧好后,我们把精肉撕下来。她边吃边嘀咕:“猪身上精肉怎么这样少?”过了没几年,瘦肉型猪的问世,女儿点猪肉的频率大大增加。

外孙的出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直在我家的他,一上幼儿班,我们就带他逛荤菜、素菜应有尽有的菜场,并把“点菜”的任务交给了他。小家伙尽挑鱼呀、虾呀、蟹呀,青菜等绿叶蔬菜,我们是硬逼他吃的。对于猪肉,他尝了一二次,不管肥的精的,都不感兴趣,惟一可以接受的是骨头。即使这样,他也十分挑剔:骨头上没有肉的不吃,肉多的也不吃,就吃骨头边上只有一点点精肉的那种,弄得买菜的大人在肉摊旁东寻西找。虽然费尽心血,还经常挨他的“批评”。

多年来,我家“点菜”的“专利”都归孩子,他们“点菜”的范围越来越广,点的菜越来越精。这可亏了大人。于是,夫妻双方约定,不管谁上菜场,都请对方参与“点菜”。一次,我心血来潮,想起了久违的大肥肉,就叫妻子买些回来。谁知下班到家一看,餐桌上哪有我点的菜?我正要抱怨,妻子笑着解释:“什么时候你体重达标了,大鱼大肉天天买,让你吃个够。”            □   陈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