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回忆
时间:2008-12-12 A+   A- 举报

走路就像走在操场上,行车就像骑在台板上。如果是30年前,连想都不敢想。那时的路,名副其实的乡间小路,既窄又弯,晴天好一些,遇上下雨可以说寸步难行。

小时候,家里穷,上学根本买不起雨鞋,特别是冬日的雨天,只能赤脚回家,两脚冻麻木,脚底被玻璃划碎,鲜血直淌也不知道,那时候上街,走亲串友一定要赶在早晨五六点钟“踏冻早荫凉”,因为太阳一出来,泥路要开烊就走不了。雨后天晴,路上到处是“脚棺材田”,步行容易崴痛脚脖子。骑车震得车子要散架,人也坐不住。我有一位朋友姓倪,生了个孙女起名叫路平,倪(泥)路平,可见对道路的期盼。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泥路变成煤屑路,煤屑路变成砖街路,(有的还只中间铺两块)砖街路又成了水泥路,既平又宽,四通八达,不分白天黑夜,不分晴天雨天,人来车往,方便至极。
小康的路就是那么好走。  ◇黄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