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建波
与生俱来的英雄情结,让我从小爱上了一身戎装。上世纪80年代,能穿上“黄军装”可是件相当光荣的事情。为了这个理想,高中刚毕业我就毅然参军酬报国志。也正巧赶上“八五”式军装配发部队,“黄军装”变成了制式衬衣,圆形“八一”徽取代了全红五角星。记得穿上军装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隔壁的伙伴家,显摆着多玩一会儿,因为他总是能穿上新衣服,这回我也要“出口气”,我的军装是最帅的“时装”。年青的我那时还没想到,一身军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在部队的锤炼中我渐渐成熟,对军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没过两年,“八七”式军服出炉了。这可是一次迈向正规化的大变化,礼服、作战服、训练服一应俱全,大衣、风雨衣、针织衫、针织衬衣、绒衣裤这些在那个时代的时尚元素都运用到军服上。尤其是干部军装更显得潇洒大气,让我欢喜万分。我在军营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考学直到提干,如愿实现了战士到干部的提升。军服圆了我的“愿”,也圆了我的“缘”。1993年的一天,我穿着军装回家探亲,吸引着村民的目光,同时也迷住了她。我和她早就认识,但却是橄榄绿催生出感情的花朵。现在,我最爱听她说的那句话依旧是:“你穿军服的样子真精神!”
到了建军80周年的日子,我走上了团职岗位,身上这身行头同时迎来了新的“革命”。军服变化翻天覆地。在军服的系列、制式、样式、颜色、面料、型号设置和服饰标志等方面的改进多达数百项,外露的姓名牌、资历章时刻告诫自己要自律,更难能可贵的是军服制作对每人量体裁衣,确保合身。军装在身,责任更加重大,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做出成绩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
改革开放30年,军装更迭了三代,让我切身体会了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进程。这一身戎装不仅代表军队的“名片”,更展现了在强大的国力支持下,国家以人为本的治军理念。我热爱这一身军服,我为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