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
时间:2008-11-28 A+   A- 举报

◇岑春选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某一天,天下着蒙蒙细雨,我第一次来到启东。海复镇下车后,我坐上了当时很流行的“二等车”。车子骑在石子黄泥路上,不时发出“笃笃笃”的声响,并溅起雾状的泥点:路两旁的树上、草上都染上了一层黄泥,似乎,所有路边上的景物,都是清一色的土黄色,偶有汽车从我们身边疾驰而过,留给人的总是猝不及防的黄泥水和满腹的无奈!

走到泥泞坑洼的中心路,有几处泥坑过深,又有点倾斜。车夫是个上了年纪的老者,因此骑得歪歪斜斜,几乎用脚尖着地,后来终于下车推着我走。我不忍心他这么推着,也下来跟他走起来,他很感谢我,我也顾不上一双锃亮皮鞋变成了“泥鞋”。到了埭上小路,他说现在可以骑了。我先上了座。我很赞叹他高超的车技,路中间四块砖铺成一条带状的泥路上,他试了两下就骑上车正常行驶了。但砖路也是高低起伏的,车子碾过发出“吐吐吐”的声音。有的地方凹进去,两三块砖呈倒“八”字状,一不小心就会跌倒,幸亏车夫骑车的技术高超,我终于安全到了目的地……

我工作的学校是一所乡村小学。我发现,这里的路况确实不敢恭维。晴天到了,埭上的路好走些,但马路上只要有汽车驰过便泥灰密布一路上空,树叶仿佛被烤焦了一样,闷得人喘不过气来,身上却像镀上了一层“铜粉”。

这一印象,我一直记忆犹新。

改革开放的春风正朝着大江南北逐渐吹向启东,不到几年,这一切都在逐渐发生着质的变化:乡村的中心路开始逐渐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桥,已经过几次重修,越来越坚实、牢固;不是水泥路的,最起码也宽阔多了,铺上了细沙;原来的泥沙马路变成了柏油马路,更宽更平。各乡镇都互通公路,甚至还有了乡村公共汽车。回首往事,今昔怎能对比?那个年长的车夫,我想他一定已经过上安逸的生活,不再踏车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