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建如
新房装修好了。我光着脚丫走在光洁的地板上,看着阳光一泻无遗地照在阳台上那些生机盎然的花草,环视着家里新买的彩电、音响、电脑,闻着家具散发出来的木料芳香,不禁想起了三十多年来关于住房的种种酸甜苦辣……
1978年刚结婚的时候,因为单位没有分房,我与妻子只好住在各自的集体宿舍里。每到周末,我们便“牛郎会织女”,同宿舍的哥们四处打游击为我们创造“两人世界”。现在想来,仍对那些同事充满了歉意。
3年之后,妻子和我调到了一起,单位分给我们一个小房间,才十来平米,用纸板一隔,里间作卧室,外间当厨房。一张床、一个衣橱、一条细长的书桌,就把卧室填得满满当当。为充分利用空间,我们用砖把床垫高,床下就成了一个“储藏室”,把能放的东西全塞到床底下。想找东西的时候,总要蜷缩在床前,扒拉个半天。当时家里最值钱的家当就是自行车了,每晚睡觉前,等一切安顿好,才把自行车推进屋里;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推到外面走廊里。房子不仅面积狭小,而且陈旧不堪。每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地上总着摆满了接水的盆罐。白天下雨还好,晚上下雨的话,嘀嗒声不绝于耳,让人没法睡觉。但不管怎么样,这里毕竟是我们自己的小天地,我们还是高兴了好一阵子。
1985年,单位再次分房,这次我们拥有了一套两间小居室的住房。当时全家都兴奋得不得了,一连几天,妻子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家里每个角落走一圈。
90年代初,开始房改,我们拥有了一套60多平米的房子。那时工资很低,两人加起来才几百块,可是房价也便宜,3万块就可以全部搞定。乔迁新居的时候,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多自豪。我不止一次地说:“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我知足了,今生今世再也不会为住房操心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尤其是在住房上的变化更为突出。一幢幢高楼大厦仿佛雨后春笋,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原先还是低矮的民房或是杂草丛生的不毛之地,不消几月就能建成鸟语花香的小区。翻开报纸,整版整版的都是楼盘广告。这些新建的小区,房型越来越新,配套设施越来越齐,小区环境越来越优越。我开始对自己的房子产生了不满:五楼,太高了,上下不方便;离菜场、超市远,购物不方便;没有管道液化气,烧饭不方便。原来那么钟爱的房子现在几乎一钱不值了,买房的欲望便越发强烈。和妻子一商量,两人一拍即合。事不宜迟,我们迫不及待地召开“家庭紧急会议”,共商买房大计。最后,我把大家的意见归纳起来,定下了一个初步方案,然后去一家家售楼公司走访,一个个权衡比较,经过两个月的奔忙,我终于选中一套三室二厅、150个平米的大房子。当我拿到新房的钥匙,我的心情就像得到了开启幸福之门的密码般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