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东市第一实验小学 李 灿
一曲《茉莉花》,爸爸的手机响了。爸爸看了一眼手机,是一串陌生的号码。他揿下接听键说:“喂,您好,请问哪位?”突然他“哦!”地叫了一声。
这会是谁的电话呢?我满脸疑惑地抬头看他。
“是爹啊!这手机,刚买的?太好了太好了,以后随时都能给您和妈打电话了。就是就是,生活越来越好,通讯越来越便捷……”爸爸跟他的爹、我的爷爷聊着。
“爷爷用上手机啦!”我把这个喜庆的消息告诉妈妈,妈妈也笑了,她说:“以后跟你爷爷奶奶联系更方便了!”
爸爸跟爷爷继续聊着:“你跟妈身体都还好吧?这就好。身体好,心情好,胃口好,你们要做‘三好’老人……”
他们聊起来,还真没个完呢!
这要是换到几十年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就是十多年前,也还不敢想像。
13年前,爸爸刚从四川老家来到启东,白手起家,要啥没啥,连跟四川的亲人联系都困难。只能写信。一封信寄出去,抵达爷爷手中,需要半个月时间,爷爷以最快速度回信,一往一返,都要花差不多一个月时间。那时候通信,可真算得上是“家书抵万金”了。
10年前,我们家里装上电话的时候,爷爷村里终于安上了电话,这全村唯一的电话是村长家装的。那时,爸爸跟爷爷打电话的基本程序是:爸爸打电话给村长,请村长转叫爷爷接电话,村长花半个小时去通知爷爷,爷爷来接电话要半个小时,有时还可能排队等候,轮到爷爷接到电话一般是在打第一个电话之后两个小时。这虽然比写信快多了,可还是很麻烦,何况还得看村长的心情,高不高兴。
近几年,爷爷家的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村子里电话渐渐多起来。8年前,爸爸拥有手机的时候,爷爷家安装了电话。不过,开初几年电话费贵,爸爸和爷爷有要紧事才通话,而且尽量压缩时间。每一次打电话,都能听出他们彼此意犹未尽。3年前,电话费终于逐渐降低,他们通话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
美中不足的是,爷爷奶奶还在参加田间劳动,白天电话打到家里基本找不到人;晚上打吧,我们这里跟四川存在一个多小时的时差,经常拨通电话以后才发现,不是我们已经入睡,就是爷爷奶奶还没起床。
如今,爷爷终于用上手机了。只听电话里爷爷说:“手机好,功能多,随时都可以通话……我们这辈子,还真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