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板上的乒乓球赛
时间:2008-08-29 A+   A- 举报

我的家乡浙江台州,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乒乓球之乡”,出过不少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其中包括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男子双打冠军吕林。乒乓球这项老少皆宜的体育运动,深得我们当地百姓的喜爱。

记得小时候,我们住在大杂院,五六户人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熟络得都成了自家人。偶尔也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吵架,旁人劝上几句,明儿个又相互借根葱彼此弄点盐,比亲兄弟还亲上几分。七十年代,乒乓球运动风靡全国,此风也吹进了我们的院落。空闲的时候,我们院子里常常要来上一两场乒乓球赛,这是我们最喜欢的休闲活动。

当时生活水平低,我们的球拍都是自己用木板削的,球桌更是奢望。不过我们也有法子。旧时的木门上没有铰链之类的玩意儿,全靠榫头支撑,只要轻轻一托,就可以把门板卸下。正因为拆卸方便,门板就成了最天然的球桌。把门板架在两条长凳上,门板中间用砖块并成一排,一张简易的乒乓桌就搭建好了。

虽说是自己院子里的比赛,但我们同样要讲规矩,也有裁判,也要计分,输的人常常要请大家去吃夜宵。这就更增加了比赛的乐趣。我们的比赛,大多数是团体赛,分成两个队,公推球技最好的人担任队长,然后由队长划拳来依次选择队员。我年纪太小,打球还轮不到我上场,只够格在旁边喊“加油”,或者帮忙捡球。不过也没关系啦,不管哪一方输球,好吃的总归不会落下我喽,呵呵!

打球最爽快的季节是夏天,秋冬风大,春天雨多。夏天的傍晚,天色还亮,凉风习习。也许还在吃晚饭呢,就有小伙伴来催了:“新,还吃呀!看球去。”忙不迭草草地划拉上几口,赶快跑到了院子里。“好,来一记扣杀!”“厉害!反手攻球又快又准。”你守我攻,你来我往,小小的球儿在弹性不太好的门板上来回跳跃,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夜幕低垂,我们的球赛也结束了。输的一方差人去街上买了大西瓜,汗流浃背之后,捧着沁凉清甜的西瓜,回味的,不仅仅是西瓜的甘甜。我们依然沉浸在球赛的兴奋里。大李得意地说:“明天晚上,我让小王再请大伙儿吃西瓜,信不信?”小王也不恼,笑着答道:“等着吧。看看明天谁请客。” 听的人就“呵呵”的笑,又议论起了刚刚打球过程中双方的不足,忙着给他们出谋划策。

或许,正是这样的氛围,让我们如此热爱乒乓球。

门板上的乒乓球赛,它是简陋的,又是丰富的;它是平实的,又是诗意的。我想,正是从一场又一场门板上的乒乓球赛,走出了像吕林这样的世界冠军。   ◇赵宝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