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讲述的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1932年,“九一八”后的中国,迫切需要通过某些举措,来唤醒国人的意识,向世界证明我们不是“东亚病夫”。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之中,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满洲国,而是代表中国第一次去参加世界级的运动会,成为该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唯一的成员。
这部影片绝对不是一部个人奋斗的英雄史。刘长春身上集中体现的是中国人不屈服不放弃的意志和决心。围绕着刘长春,从慷慨解囊资助的张学良先生到临死嘱托的同学,从默默守望的妻子到爱憎分明全力支持的父亲,从不畏艰险陪同前往的宋教授到倾尽全力呐喊助威的海外侨胞,所有的人,无不尽心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奥运梦想而一步步努力着。在刘长春的背后,站着的是一个不屈的民族。影片最终,刘长春未能取得好成绩,并非运动员的天赋和努力不够,毕竟当时刘长春的个人最好成绩完全有希望获取奥运金牌。最重要的原因是:如果一个国家长期积弱不振,无论是体育还是其他,单凭一己之力根本无法改变大局。这,才是影片的最大意义所在!
正值中国举办奥运之年,正值举国援助灾区重建家园之际,观看这部影片更具意义。
刘长春失败了,虽败犹荣——奥林匹克是一种精神,迎难而上,永不气馁,勇于向前,决不退缩。刘长春做到了,所以他是一个英雄。然而,他失败了,失败于国家的落后。而如今,2008奥运即将在北京举行,怎不令全体华夏子孙为之慷慨激昂、热血沸腾?我们的奥林匹克路,太过坎坷;我们的奥林匹克路,勇往直前。当中国人第一次出现在奥林匹克赛场上,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当奥运圣火在全球华人心中点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中国,骄傲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008年的奥林匹克,它不但是一场体育盛事,它更是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魂的充分展现。奥林匹克“更高、更强、更快”的精神,绝不仅仅存在于体育场上,往往于危难之际更能表现。2008年,我们一路艰难前行:我们用爱心融化冰雪,通过网络传递火炬,海内外同胞齐心协力反对藏独,捐资献血甚至亲身奔赴灾区援助同胞……面对所有的灾难厄运,中国人没有被击倒,气节与勇敢一次又一次凝聚起了所有中华儿女的满腔爱国情。
13亿人的奥林匹克,它所蕴含的力量,排山倒海,无坚不摧! ◇ 林 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