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党小7岁的奶奶没有多少文化,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但她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来评价党,对党的看法是最朴素的:
“共产党的官没有架子。1943年夏天,村里来了粟裕部队。部队的行装轻便,通常住几宿就走。那时,白天除了一些人操练枪枝,别的人大都帮着我们做些活。一个当官的就住在南宅的东厢房里,伊叫人嘴巴甜呢,说话有礼有节的,从不对人吆三喝四,没事就跟家里人唠嗑家常、开开玩笑。家里要收麦了,伊叫来几个人跟到地里一起割麦。家里也住过国民党的兵。他们的官穿得鲜亮笔挺,走路还骑牲口,可是从没有想过帮着家里做些什么,觉得住你家里是应该的。”
“共产党做事讲规矩。上世纪70年代,我们社员出工干活生产队要记工分,年终分配可得到相应的钱粮。一开始,男10分,女8分,老头小孩拄拐棍7分。当时很多人出工不出力,‘出工慢走动,干活磨洋工,散活一窝蜂’。这样下去不行!最后我俚生产队的共产党员、生产队长老杨扔掉‘死分死记’的老套套,发明了‘群众评分’的好办法,那才叫公平公正。这不,到了晚上热闹极了,大家七嘴八舌,‘刺刀见红’:你迟出工了几分钟要扣一分,你没做几下就抽烟,不能享受平均主义……最后由生产队长拍板:谁满分、谁9分、谁8分、谁7分。我和你爷爷就讲,以前是‘你上坡、我上坡,划的圈圈一样多’,现在共产党打破了‘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彻底解放了劳动力。”
“共产党的天下日子太平。躲过日本鬼子,体会过拉锯战,经历过十年浩劫,从那种天天如惊弓之鸟的日子过来,安宁的日子最珍贵。现在吃饭多安生啊。战乱年代吃顿心静饭难哦!正端碗吃饭,一听说日本兵、皇协军要来了,饭碗一丢,拎起包袱拔腿就跑。现在呢,你们小的努力学习、老实工作,我们老的安心过晚年,搓搓麻将打打拳,公园里逛逛,日子惬意来。过去常念叨‘共产主义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都实现了,而且快要全面达小康。”
“共产党号召老百姓有难同当。前不久的四川大地震,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开进了灾区,在废墟上手刨肩扛冒死救人,过度劳累当街睡觉,为老百姓治病不收钱……这段时间,小区倡议向灾区献爱心。我也捐了50元钱。我们这边太平无事,可不能忘了那边受苦受难的人哦。你看当兵的那么宝贝咱老百姓,我们也得挑副担子啊。”
这些看法没有一点矫情。往深处想想,有着深刻的道理,反映了老百姓对党的一种期盼。转变作风,体恤民生,谋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也正是我们党在努力实践的过程。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