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随想
时间:2008-06-17 A+   A- 举报

受时代限制,30多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并没有引发眼下这么广泛深入的关注。在那个年代,真实消息并不为全民享有。

汶川灾情和政府救援的消息迅速进入国民视野,强化了国家的凝聚力,使崇高和悲悯从人们的心田蓬勃而生。

简言之,政情公开与新闻公开在短短一周完成了国民心灵的洗礼。从应急机制讲,完成了一场不可思议的大国动员,人财物快速运进灾区。以此对照“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体会出它积蓄的巨大的能量。

“非典”给人的教训是:如果讯息关涉全民利害,就必须让全民知道,而后才能完成一场毛泽东所说的“人民战争”。没有全民的参与,“非典”疫情不可能由官员在会议室里扑灭。“非典”之初,有些官员也许担忧民众恐慌。其实,有些官员可能并不了解民众在一场变故中的心态。二战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民众既没有恐慌,也没有逃离,始终在前线效命。他们为挖战壕累死、饿死、冻死,但没人投降。这就是民众。

“义”的召唤抵达每个人的血液之中,比文件还有力量。它的动因是:一、面对来自底层的、人数众多的灾难。二、这种灾难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边而无法回避。三、这一点尤其重要:知情。这些因素足以引发全民族的哀痛,生成方向一致的力量,这已被历史多次证明。

说到历史,如果历史值得记取、重温或认真学习的话,今人不需要记取帝王起居注,不需要窥知皇帝的脾气、驭人术和性取向,不需要远观外国皇帝的食具食谱。

历史值得看的是,民众在历史的关节点所爆发与凝合的力量。他们称不上栋梁,却如础石。他们称不上贤明,却可以积土成丘,投鞭断流。   ◇鲍尔吉·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