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三四郎》的回忆
时间:2008-02-22 A+   A- 举报

小的时候,有一阵子天天盼望礼拜六,礼拜六可以看《姿三四郎》。

八十年代初,电视机还是个稀罕物,全小队只有一户人家有。14英寸的飞跃黑白电视,摆在主人的房头里,平时用一块布罩着,看的时候掀开来,露出一面明晃晃的屏幕,屏幕的两边各有一只喇叭。当时的电视机大多只有一个喇叭,双喇叭算得上是高档货了。

那时候,买电视机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钱。一台黑白电视机要四百多块钱,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二是有肚皮,气量要大。有了电视机,自己看起来固然是方便,但也不能做臭良户,拒人于门外。我们小队那个人家自从买了电视机后,几乎天天一屋子的看客。全小队老老小小,矮凳,长凳,椅子不够坐了,就坐踏板,坐床沿。看《姿三四郎》的时候,屋里都容纳不下了,就站在外面隔着窗子看。看电视都是不请自来的,有的人天不黑,主人家还在吃着饭呢,就猴急急地上门报到了,而每晚都必到剧终演员表的字幕缓缓升起才散场。当时,电视节目只有两个频道:五频道是中央台,八频道是上海台。节目少,就什么都显得好看,广告也从头看到尾。现代人看电视,大部分的时间都手持遥控器,在各个台之间作频繁的切换和跳跃,节目的丰富或者说选择的自由反而使人变得无所适从。然而单就看电视的快乐指数而言,说实话,我毋宁当年的节目之少,而不要现在的频道之多。就像《姿三四郎》,当年这部日本电视连续剧带给我们的幸福是不可想象的。

《姿三四郎》还不是我最早看的电视连续剧。比它更早的还有《加里森敢死队》。但那时候我们8队还没有电视机,看《加里森敢死队》要跑到河南12小队。当时还是集体经济的年代,但12小队的人脑筋好,很早就想到了放电视也可以赚钞票。他们在仓库场一间小房子的墙上抠一个洞,上面用粉笔写三个字“售票处”。隔壁是“放映室”。本小队的人免票,其他小队来的,都要先买票,五分钱一张,凭票入场。《加里森敢死队》就是那时候看的。有一次还在那里看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实况转播。看到张春桥一言不发,姚文元装可怜,大家都气坏了,有人当场喊“打倒四人帮”。但毕竟路远,不方便,所以不能经常去,只能稀稀拉拉地看,《加里森敢死队》也是有一集没一集,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了。更可气的是,当时12队还订了一个霸王条款,放电视中途停电也不能退票,而那时候农村里停电实在是家常便饭的事。就是到后来我们8小队有了第一台电视机的时候,也经常停电。但奇怪的是,每到礼拜六放《姿三四郎》时,电一次也没停过。大概老天爷也不忍心剥夺乡下人仅有的一点欢乐。

如果现在再看一遍《姿三四郎》,我想很多美好的记忆会破碎。不过是一部情节俗套的武打片而已,不仅和后来的《少林寺》没法比,甚至比《霍元甲》也差一大截。但《姿三四郎》就像是一个人的屏幕初恋,在情窦初开时的一次不期而遇,便刻骨铭心地变成了一生的回忆。所以,有一天当《姿三四郎》终于播完了,我竟忽然感觉空落落的,就像结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热恋,所有的美好在一瞬间凝固,然后渐行渐远,再也没有下回分解。

初恋,总是简单而热烈。所以比起当年对于《姿三四郎》的那份执著和痴狂,当我在每一个无聊的夜晚,漫不经心地打开电视,然后在一个个频道/节目间不停的摇摆和游走时,简直有点在逢场作戏了。   陆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