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俗的"一夜" 暧昧的"成名"
时间:2006-02-10 A+   A- 举报

    《一夜成名》犹如波德莱尔从粪便的金黄色光辉看到上帝一样,我从这本书里也看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文化中最恶俗的一面。一夜是一个暧昧的名字,它暧昧怂恿人们在黑暗中极度地扩张自己的想象,让自我欲望的每一个细胞都迅速地膨胀。也许,从张爱玲的“成名要趁早”开始,这种恶俗的社会文化就在大众的 心理埋下了饱满的种子。它犹如一缕春风,把每个青年人的心灵都吹的如痴如醉,似乎爱情、事业、功名、金钱……所有的幸福和辉煌都在对自己含情脉脉,并且唾手可得。

    我不否认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人们急功近利的思想极为严重。但是,我也不否认,这个时代的机会和空间也大于任何一个时代。人们已经没有那种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毅力了,因为时间并不像情人一样会对某个人情有独钟。而对于青年人来说,这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迫切的追求和冲动,完全是深深地植根在一种大环境文化氛围之中的。《一夜成名》就是这种文化的产物,是这种文化中浓度很高的鸦片。它似乎在暗示或者说在鼓励青春的群体,一夜之间就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当然,不言而喻,名这个东西和利是狼狈为奸的。获得这一个,另一个便会尾随而来。作者很狡猾地或者说相当智慧地运用了成功学的一些技巧和经验,给那些正在迷茫和不知所措地徘徊在人生路上的同龄人或者说是80后的这一代人出谋划策,指出了一条不必辛苦但必须审时度势运用智慧而达到自己目标的路。

    作者确实有些经验,善于炒作,善于经营。在这本书中,他不仅向读者披露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成功的经验,而且也大量借鉴了一些古今中外的例子。这些例子不是耸人听闻,而是作者的亲历。我相信读者会将作者视为那种“老谋深算”的人并津津乐道。作者作为具有代表性的青春文学作家,他的《不》和《我不是人渣》都曾经在大学校园炙手可热,引起过不小的轰动。而这在一本青春励志书中,作者也诚实地交代了他自己炒作的过程并获得成功的经验。很显然,作者是个非常懂得策划的人,他那些难以令人置信的策划经历比他的创作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有人把这个时代称作是策划的时代,我看一点也不为过,《一夜成名》便是最好的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说,策划相当于是规划,只有能很好地策划自己人生的人,才可能获得成功,才有可能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当然,作者的成功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成功学的教条的硬套,而是他从自己和古今中外名人中的经历中获得的经验和启示,加上个人的实践和心得体会,写成了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经营和策划自己人生的思路以及那些再具体不过的事件,是如何分阶段、分步骤去实现的。我觉得这本书实际上是教你如何快捷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我的价值。年轻人有的是热情、锐气、勇气、信心,缺的是一些运筹自己人生的经验和技巧。作者张一一补上了这一课,他更多的似乎在向我们证明,他们80后这一代人并不缺乏智慧和经验。他作为80后中的一员,或者说一个有一定成就的代表,向他的同龄人和我们揭开了他们成熟练达的一面。毫无疑问,作者在运用成功学的经验和技巧的时候,也充分运用了人际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否者,成功学就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

    像张一一这样具有传奇经历的人并不多,他之所以能有策划的经验和成功的收获,是因为他自己不同寻常的经历在支撑着。有句名言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对张一一来说,再适用不过了。我想,我们不仅仅能从这本书中寻找快捷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和技巧,而且也应该从作者身上——尤其是人生经历——多学一点东西。尽管这看起来很恶俗,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这是整个一代人都期待和渴望的。《一夜成名》确实是一枚充满诱惑的果子,因为太对太多的成功例子已经证明了,一夜成名并不是天方夜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