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抗日老战士张正平
近日,记者来到紫薇三村抗日老战士张正平的家,翻着那本新出版的《革命摇篮永放光辉》——记载了苏中公学知识青年团结抗日的红色历史,曾担任过启东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会长、通师第二任党支部书记的张正平激动地回忆起那段烽火岁月。
张正平是当年有名的抗日部队——“张狭风部队”领导人张狭风的长子。和所有的热血青年一样,当年张正平发誓不当亡国奴。日本兵7天7夜火烧彩臣街的暴行点燃了张正平的抗日激情。“那是日本兵第二次来启东。第一次日本兵来启东只呆了3天。第二次日本兵来启,就火烧了当年汇龙镇最繁华的彩臣街。”回忆到这里,张正平气愤不已,“那时,老百姓都逃到了惠阳(现在的大兴),隔着七八里路还看到冲天的火光。令人发指的是,日本兵谎称商铺里有布匹,让老百姓进去拿。善良的老百姓前脚进门,日本兵后脚就关门放火烧人。死了好几百人。当我们重新回到汇龙镇,整条街只剩下残砖碎瓦。”
“回到学校,我们就开始宣传发动抗日。”说到这里,张正平的精神也振奋起来,“当时启东中学的校长不支持抗日,我们就罢课、绝食,并游说为学校看门的国民党士兵一起抗日。各种抗日宣传标语一夜之间贴得到处都是。当时,我父亲还写了一部《失地之痛》的抗日剧本,带着我们兄妹3人一起走上街头,宣传抗日。”
“1940年底,日本兵开始在汇龙镇设据点。新来的校长十分支持抗日,他带着我们学生开始往启东西北方向转移,在那里,大仓库做教室、木门板当黑板。1941年春天,我成了启东首个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会长,带领学生抗日。”
“为了隐蔽身份,我化名陈中。”说到这里,张正平开怀大笑起来,“是不是觉得很亲切?”张正平自豪地说:“我娘姓陈,所以用了陈姓。‘中’,因为我是中国人。不久,我被通知到掘港开会。为了避开日本兵的据点,我和另外2个人沿着海滩走了2天。”
“初中毕业后,我去了通师学习,担任通师第二任党支部书记,组织各种抗日宣传活动。1943年,日本兵在海复设了据点。考虑到我的人身安全,党组织把我调到启东区做宣传工作。”
回忆中,张正平特别提到了抗日英雄董曦:“董曦被抓后,日军严刑拷打他,逼问区里的共产党骨干名单,董曦踢翻了敌方的审判桌,最后光荣牺牲。董曦的坚贞不屈对我的影响很大。”
“1944年,我去了苏中公学。由于我酷爱文艺,进了前线话剧团,开始广泛宣传抗日。我们出演的《甲申记》广受群众欢迎。当时,群众的抗日热情特别高涨。记得那是1945年8月的一天,我们正在演《甲申记》。正当我们全心表演时,一个惊天动地的好消息传来了:‘日本兵投降了’。顷刻间,台上台下翻腾起来,大伙儿高兴得又蹦又跳……”说到这里,张正平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淌了下来。
张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