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参加民兵后,常与日本鬼子‘周旋’,捉弄得鬼子晕头转向……”近日,记者来到汇龙镇汇龙村3组顾锦章家,81岁的顾老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的抗日故事。
穿越汇龙镇的庙港河直通长江,当年日本鬼子就是通过这条河把从启东各地搜刮来的粮食等物资运送出去。顾锦章和战友们一次次伏击在河的两边,袭击鬼子运输船。
1944年5月的一天,鬼子又要把赤豆、黄豆、玉米等运往上海。当时,顾锦章是民兵通讯员。得到消息后,他连夜向民兵大队长宋宝贤报告。第二天,天蒙蒙亮,宋大队长就带了30多个民兵埋伏在汇龙村南侧庙港河边的一个拐弯处,准备袭击日军。顾锦章回忆说,当日上午9点多,6条鬼子运输船出现了,向民兵的伏击地驶来。押运货物的鬼子在岸上跑,船在水中航行。大约过了10多分钟,5条船先后驶过民兵的埋伏圈,押运的鬼子也走远了。顾锦章和几个民兵就从河边的田里冲出来。驶在最后的那条船上的船工一见他们,就知道民兵要袭击鬼子运输船,连忙把船停下,靠在河边让他们上船。力气大的,一人扛一包;力气小的,两人合扛一包。10多分钟,船上的粮食就扛光了。这时,船工才大声叫喊。鬼子听到叫喊声后连忙折回来,只见船已空空如也,而民兵早已无影无踪了。
“还有一次,鬼子运棉花。我们听到消息后,埋伏在鬼子必经的庙港河大兴地段的转弯处。上午10点左右,20多个鬼子押着两条船向我们埋伏的方向驶来。鬼子的押送船走在最前面,两条运棉花的船跟在后面。待鬼子押送船驶过转弯处,看不见最后一条船了,船工就将船靠在岸边。我们一起跳上船,合力将一件300多公斤重的棉花包拉走。过了好一会儿,鬼子发现后面那条船老半天不见踪影,就退回来看个究竟。放哨的民兵见状连吹两声口哨,民兵们迅即离去。只留下一条空空的船。”说到这里,顾锦章忍不住笑起来。
那时的庙港河上只有两条桥,一条位于现在的汇龙村南侧,另一条位于如今的大兴三八果园那里。顾锦章说:“汇龙村南侧的那条桥只有一米左右宽。为阻止鬼子经过那条桥到河东埭上扫荡,民兵们常常在鬼子进犯时,把桥上的桥板丢在河边,让鬼子望河兴叹。待鬼子一走,民兵又将桥面修好。”
1944年12月的一天,30多个鬼子准备过桥扫荡。一大早,民兵就作准备,顾锦章他们将桥板只搁在桥墩上一点点。大约8点多钟,鬼子到了桥边。走在前面的两个鬼子,急匆匆过桥。刚走到桥中间,只见桥面一倾斜,“扑通”一声,两个鬼子就掉进了河里。鬼子在水里挣扎了几下,就沉了下去。从那以后,鬼子就再也不敢过那条桥了。
陈泳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