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英雄讲抗日故事
时间:2005-08-15 A+   A- 举报

——访抗日老战士张文俊

    汇龙镇文秀新村住着一对不平凡的老人——抗日老战士张文俊和他的夫人宋介珍。今年84岁高龄的张老1940年参加新四军,他的夫人也在解放前就参加革命工作。


  8月初的一天,记者采访了这对老人,听他们讲抗日战斗故事。


  1940年新四军东进,遭受着日寇欺凌的启东人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队伍,启东儿女纷纷参军抗日。就在这一年,18岁的张文俊从老家和运乡(现新安镇)来到汇龙镇,成了新四军的一名“小鬼”。张老回忆说:“在部队呆了一年多,1942年,为了发展地方武装,部队领导考虑到我是本地人,就调我回到启东和运乡任民兵大队长,发展青年革命积极分子队伍,开展‘锄奸’工作。”
“当时地方情况相当复杂,有投靠日本人的汉奸,有国民党特务,还有汪精卫的人,对于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我们三四个人组成一个行动小组,随身都携带一把20厘米长的小刀,每天晚上都要换落脚的地方。”


  “民兵还担负着配合‘短枪队’的工作,所谓‘短枪队’就是新四军的特情人员。记得在1943年4月,我们3个民兵配合‘短枪队’打死了两个日本鬼子。那时日军在东安镇镇上筑有据点,每天早上,都有一个日本鬼子出来买菜,后面有两个日本鬼子扛着枪护送。在侦察了一周后,我们决定在日本鬼子走到东安镇西市梢离据点比较远的地方下手。‘短枪队’打死了两个扛枪的日本鬼子,缴到枪后朝东、南两个方向撤退,而我和另外2个民兵则向相反的西北方向跑,并大声叫喊‘新四军朝西跑了’。据点里出来的日本鬼子向西追了几里地一无所获后悻悻而归。”


  “民兵的频繁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特别是一些特务和汉奸对我的情况比较熟悉,几次都想抓我。1943年6月的一天,东安镇据点里的日本鬼子向我家扑来,住在据点附近的老百姓马上到我家报告,我60多岁的父亲闻讯后赶忙躲进了宅后的蚕豆田里,一动不动躺在地上。日本鬼子见家中无人,就拆毁了我家的两间房子。当时正是黄梅季节,地上潮湿,我的父亲由于在地上躺的时间过长,后来皮肤开始溃烂,那时也没有什么药,第二年春天,父亲不治身亡。”说到这里,老人的脸上充满了悲愤。


  “由于经常带领民兵开展除汉奸、打鬼子的工作,我的身份渐渐暴露了,1943年底,上级又重新把我调回部队。我记忆最深刻的是1945年春天攻打三和镇据点的战斗。据点在三和镇偏北的一个独立宅院里,四面设围墙,围墙上有枪眼,围墙外开壕沟,壕沟外还有竹篱笆。正门向南,筑个大碉堡,围墙四角有小碉堡,据点周围是开阔地,几道障碍物使大部队不容易接近据点。担任这次战斗指挥的是副团长贾鸿钧,他决定采取先占领敌据点周围屋顶的战术。晚上,渡河小分队抢先进攻,但是敌人枪火猛烈,几次渡河都没有成功。在稍作调整后,第二天晚上又发动攻击,部队从南面佯攻,敌人就加强了南面的火力,这时我方就从西侧、北侧两面向敌据点扑去,突击队员们迅速越过围墙,攻进据点,这次战斗全歼了日伪军。”


  随后,张文俊还与战友们一起移师崇明、上海等地,参加了收复东南地区的战斗。  
            陆   伟 倪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