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陀港伏击日军大获全胜
时间:2005-07-25 A+   A- 举报

  “伏击日军首次胜利纪念碑”位于久隆河与通启河交界处,流淌的河水伴着静静的石碑,数十年岁月沧桑,启东人民勇于抗击侵略者的精神在这里长存。


据史料记载,1938年4月9日,驻扎在三阳镇的日本鬼子开着运输船经过久隆河进入石陀港,伏击在那儿的务本、建中两乡抗日游击队在瞿犊的指挥下,突然向日本鬼子开火,打得敌人落荒而逃。这次战斗,抗日游击队共缴获子弹24箱、自行车19辆、糖果饼干两麻袋。此次获胜,打破了“矮东洋不能碰”的鬼话,也拉开启海地区全民抗日的序幕。


1938年年初,日本鬼子横行启海。久隆镇今年70多岁的陆建兰谈起当年仍十分气愤:“日本鬼子经常下乡,老远就开始发冷枪,子弹有时就从我们头顶上嗖嗖地飞过。我们村里的张祖兵在家里吃麦粥,结果被鬼子的冷枪打死。日本鬼子挨家挨户搜寻青壮年,见一个就拉出去枪毙一个。”陆建兰回忆说:“有一次,我父母正在屋里吃饭,突然听见东边枪声大作,日本鬼子又来了。我母亲灵机一动,将父亲裹在柴堆里,把我藏在田里,然后用灰把自己面孔涂黑,并在屋里丢满了小孩的尿布。不一会儿,日本鬼子来了,见没有青年男子,只有一个邋里邋遢的女人在家忙着,便走了。”


久隆镇沈建方老人说起日本鬼子,也恨得咬牙切齿:那时候,石陀港上用的是吊桥,过河必须用绳子将桥放下。村里有个叫茅其灵的小伙子正在旁边的店里玩,突然日本人进来,用枪顶着他的脊背,命令他去拉吊桥,还让他做纤夫。


这年的4月9日中午,抗日游击队队长瞿犊突然接到消息,海门三阳据点的鬼子要用运输船送给养到竖河镇据点,运输船将途经石陀港。瞿犊马上召集几名游击队的骨干,商量决定伏击鬼子。下午一点,瞿犊带领20多名游击队员和当地民兵伏击在石陀港东侧的坟树园里。不一会,日军的两艘运输船由北向南徐徐开来,开到久隆河与通启河的交界处,鬼子便分不清方向了。鬼子驾驶员从船上跳下来准备问路,这时,瞿犊振臂一挥,高呼:“打!”顿时,10多支枪一齐向鬼子开火,另外一些民兵拿着铜锣拼命敲。鬼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吓得不知所措,有的跳上岸落荒而逃,有的慌不择路跳进河中。游击队员们一跃而起纷纷扑向敌船,两条运输船上物品全成了战利品。


4月10日,30余名日军到石陀港“报复”,然而游击队早已跑得无影无踪。气急败坏的鬼子于是放火烧房子。今年87岁的陆忠才亲眼目睹了那一幕:鬼子举着火把从西边的尚平女子小学开始一直向东烧到紧靠河边的王德才宅,一间间草屋顷刻火光冲天。整整两个多小时,38户群众的90多间茅草屋全部烧光,烧死猪羊百余头。日军的暴行,并没有让这里的人民屈服,反而激起了启海人民更大的抗日复仇的怒火。
             陈泳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