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记者来到坐落在志良镇的反据点首战纪念碑前,读着上面的碑文,仿佛又看到了当年东南警卫团把盘踞在据点内的鬼子打得鬼哭狼嚎的情景。
1944年5月20日晚上,东南警卫团一个连突袭志良竖河镇据点,没费多大劲就拿下了敌人碉堡,缴获步枪12条,俘获伪军1名,由此吹响了苏中地区反据点斗争的号角。
据史料记载,1944年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华南、华北、华中战场节节败退,被迫收缩防线,疲于招架应付。3月,新四军一师取得了车桥战役的重大胜利,整个苏中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5月,日伪在东南地区的兵力由“清乡”初期的6300人减至3200人,据点也由先前的70个减至55个,而且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
根据苏中四地委开展全面攻势、拔除日伪据点、打破日伪“清乡”阴谋的指示,海启县委决定拔除竖河镇日伪据点。
竖河镇据点驻有日伪军40多人,和曹家镇、聚星镇、海复镇、吕四镇的日伪据点相呼应。竖河镇周围的无畏乡、建中乡、维久乡是新四军东进海启最早开辟的根据地之一。无畏乡在日伪清乡之前,还是东南党政军首脑机关常驻地。由于离敌人据点较近,这3个乡常常受到敌人的骚扰。
1944年5月20日晚上,趁着夜色,东南警卫团兵分几路开始行动。今年80多岁的汤育义参加了那场战斗。他回忆说,吕四区大队偷偷潜入梁老三店,准备阻击吕四增援的敌人;海中区大队和无畏、维久、竖中3个乡的民兵分别伏在聚星镇东边和竖河镇东边,准备阻击聚星镇和中央镇增援的敌人;海东区大队由鲍志椿政委率领,在竖河镇北边组织佯攻。东南警卫团还在竖河镇南北街的民房上各架着一挺机枪,封锁敌人火力,掩护二连从南面进攻。整个战斗由王澄团长亲自指挥。
晚上10点多,突击队长蔡洪飞率2名队员驾两条小船,从石陀港顺着水路出发,渐渐靠近竖河镇据点。这时,巡逻的敌人高声问:“什么船?上哪儿去?”“装棉籽船,到中央镇去卖。”“快靠过来……”当两条小船靠近时,突击队3人迅速跳上岸,扑向敌人,缴掉鬼子手中的枪,将两个鬼子活捉。然后,又冲到据点外的竹篱笆边,三下两下就拉开2个洞。敌人听到拆篱笆声,连忙用机枪扫射。这时,架在南北街上的两挺机枪向敌人猛烈还击,掩护突击队进攻。
汤育义说:“正当敌人集中注意力用机关枪同我南北两架机关枪较劲时,突击队占领了据点内朝东的两间屋。这时,清乡队长罗杰在碉堡上发现朝东屋已被占领后,马上组织两个班反扑。突击队员蔡洪飞、沈裕邦、龚成三人越战越勇,借着夜色,向碉堡连扔几颗手榴弹。鬼子被炸得‘哇哇’叫,再也不敢打枪还击。”
王澄团长率领二连从正面进攻,鲍志椿政委率突击队从北面攻击。团宣传组在离碉堡百米处的民房里向敌人喊话,展开宣传攻势:“罗杰, 你们也是中国人,当汉奸没有好下场,投降是你们唯一的出路。”在我军强大的攻势面前,伪军瓦解了。第二天天刚亮,据点内的鬼子就仓皇逃跑了。从此,竖河镇不再有据点了。
陈泳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