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好被
时间:2004-10-18 A+   A- 举报

  原本就来自大自然的人,灵魂深处总存蓄着一个感情之结:归复大自然。现代人是这样的,只不过有的人这种情感强些,有的人弱些。其实,即便生存于尚未繁华到而今的古代人,也有这种情结,尤其是一些散淡的文人,他们不仅仅是归隐的陶渊明……

  元世祖时期有个叫贯云石的,他给自己取的名儿就颇“自然”:小云石海涯。长得一表人才,神采秀异,体力超人,是个健壮美男子。

  很年轻他便承袭了父亲官职,在两淮做官。后来成了京官,当了翰林侍读学士。可是,乌纱未热,他便辞官回江南去了。体健的他说“病了”。

  折世读书、吐辞为文的他,改变服式,隐姓埋名,自行取号:酸斋。曾在钱塘集市中卖药为生,居住在北山栖云庵里,与山水、明月、雀禽为伴,过的是“第一人间快活”的日子。

  北山又叫龙华山。此去梁山泊不太远。一次,贯云石闲游到梁山泊,看见一位渔夫用芦花絮做成被子,这种大自然的圣物感动了他,于是便提出以他的绸被与渔夫交换。

  渔夫不相信天下怎有这么不懂市情的人,绸缎与山野芦花怎会是一个价!便应付地对他说,要我这床被子可以,除非你再加一首诗。

  对于吐辞成文的贯云石,这有何难。于是他得到了心爱的芦花絮被子,人世间多了一首好诗:

  采得芦花不浣尘,翠蓑聊复藉为茵。

  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

  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

  贯云石高高兴兴地盖上了芦花被,还向人称说,这是人间好被,每个夜晚都能闻到芦花香和泊浪声,像眠在月中一样。

  不久,坊间都在传诵那首芦花被诗,都说它是寄托了真性情的好诗。

  即便是生活已经很繁复了的现代人,生命的本性其实也可以很真实。不是非要承负许多欲望,去玩命地奔波才是生活。

  自然赋予生命什么滋味,这种滋味便会显现自然丰富的色彩。(那家伦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