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顾晓晓
2025年10月2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个源自启东的名字,完成了一次震撼人心的生命回响。
祖籍启东的黄启东,耗尽全力托起一对落水父子的生命,而自己却沉入冰冷的河水之中,此时距离他退休仅剩23天。他的英勇牺牲,让千里之外的故土启东,在秋凉中涌起一份源自血脉的、沉甸甸的哀伤与骄傲。
10月2日下午4时许,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银河南街景苑小区对面的彩虹桥下,一名6岁男孩不慎落水。情急之下,孩子的父亲辛先生下水营救,却因不习水性,双双陷入困境。
危急关头,正在与妻子一起散步的黄启东见状,毫不犹豫地跃入水中,高喊一声:“先救孩子!”他迅速游向男孩,与辛先生合力将男孩推向岸边,随即转身营救已体力不支的辛先生。
“岸边太滑,我们试了好几次都上不来。”获救后,辛先生哽咽回忆:“就在我们体力耗尽的那一刻,黄大爷用尽全身力气,把我猛地推上了岸。”可黄启东却沉入了水中。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搜救,当晚6时55分,黄启东被找到并紧急送医。虽经全力抢救,但他的生命还是定格在了这个秋天。平时工作繁忙的黄启东,早已订好了10月16日的旅行团。可惜现在,一切都戛然而止。
黄启东的英勇并非偶然。他出生于1965年,今年60岁。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将41年的光阴奉献给了祖国的民航事业,从一名普通的通信科报务员,一步步成长为中国国际航空内蒙古有限公司运行控制中心值班经理、航空安全管理部检查员。
运行控制中心是航班运行的“大脑”,事关航空安全。在这里,黄启东是勤勉的“学习者”,不断钻研安全规章;是严格的“守护者”,对安全隐患铁面无私;是积极的“建设者”,主动培养年轻同事。多年来,他荣获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航空安全管理标兵等多项荣誉,同事们评价他:“凡事交给他,肯定放心。”
这份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感,同样体现在家庭中。妻子李燕荣的身体不好,家里脏活累活都是黄启东干。“一直是他照顾我。”她语带哽咽,难以继续。“他救了两条生命,我为他骄傲。”李燕荣理解丈夫的选择,更为他感到“自豪”。
儿子黄景尧在朋友圈写道:“爸爸,一路走好!您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日子,除了陪伴母亲,黄景尧更愿独处,回味与爸爸生前的点滴。“以前总觉得爸爸做的带鱼太咸,可现在,我特别想再尝一口……”他泣不成声,“爸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为我上了一课。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凡事不能空谈,而要实干。”
黄启东的名字,源于家乡——启东。他的父母均是启东人,都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从小就教育他:“要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这份家国情怀,早已融入黄启东的血脉。
在黄启东身上,我们看到了启东人坚韧、务实、敢为人先的品格,更看到了一个家庭两代人对“奉献”一词的深刻理解。从抗美援朝的战场到民航安全的一线,再到危急关头的纵身一跃,这种精神的接力棒悄然传递。
黄启东牺牲后,他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呼和浩特市追授他“青城好人”荣誉称号,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追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救的辛先生表示,他会告诉孩子:“是一位英雄用生命换回了你的人生。我们要将这份爱传递下去,让英雄种下的善良,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在事发地彩虹桥下,纪念牌上写着“悼念英雄黄启东!勇救落水父子,以生命托举生命!”沿河鲜花静静摆放,来自亲友,也来自素未谋面的市民。他们送别的,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邻居,一位真正的英雄。
启东,这片沐浴江苏第一缕阳光的土地,孕育了黄启东生命最初的底色。他如同家乡迎接的每一缕朝阳,最终将光和热奉献给了需要的人。